搜索
首页 《边思》 苏武节旌尽,李陵音信稀。

苏武节旌尽,李陵音信稀。

意思:苏武节表彰尽,李陵音信稀。

出自作者[唐]张祜的《边思》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特色的诗,它以苏武和李陵的故事为背景,通过描绘边疆的景象和人物的行动,表达了对忠诚、坚韧和思念的情感。 首先,诗的开头“苏武节旌尽,李陵音信稀”,直接点明了主题,苏武和李陵都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的事迹在诗歌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苏武手持旌节,坚守着对国家的忠诚,而李陵则音信稀少,暗示了他的命运可能并不如人意。这两句诗为整个诗歌定下了悲壮的基调。 接下来,“花当陇上发,人向陇头归”,这两句诗描绘了边疆的景象,花儿在陇头上开放,人们也向陇头归去。这里的花儿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坚韧,而人们归向陇头,则暗示着思念和期盼。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对忠诚、坚韧和思念的情感。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感深沉。诗人通过描绘边疆的景象和人物的行动,表达了对忠诚、坚韧和思念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深情而悲壮的诗歌,它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对边疆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忠诚、坚韧和思念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这首诗值得一读再读,品味其中的情感和哲理。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苏武节旌尽,李陵音信稀。
花当陇上发,人向陇头归。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张祜(约785年—849年?),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人们认为这是诗谶。

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关键词解释

  • 苏武

    读音:sū wǔ

    词语解释

    ⒈  西汉使臣。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公元前100年任中郎将,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贵族对他多方威胁诱降,均遭拒绝。后被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地区牧羊。他坚持十九年不肯屈服。前81年,匈奴与汉和好,遂被释放,终于返回长安。

  • 音信

    读音:yīn xìn

    繁体字:音信

    英语:message

    意思:音讯;信息。
      ▶《宋书•范晔传》:“吾虽幽逼日苦,命在漏刻,义慨之士,时有音信。”
      ▶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 节旌

    读音:jié jīng

    繁体字:節旌

    意思:(节旌,节旌)
    犹节旄。
      ▶唐·张祜《边思》诗:“苏武节旌尽,李陵音信稀。”

    解释:1.犹节旄。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