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水调歌头·群动各已息》 庾楼坠,秦楼渺,楚楼休。

庾楼坠,秦楼渺,楚楼休。

意思:庾楼坠落,秦楼很远,楚楼休息。

出自作者[宋]刘辰翁的《水调歌头·群动各已息》

全文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群动各已息》是宋末词人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写了作者隐居山林,冬夜读书的情景,反映了他的隐居生活和心境。词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社会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宋末,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许多文人雅士选择隐居山林,寻求内心的宁静。刘辰翁也是如此,他在山林中修建房屋,读书写作,过着清静的隐居生活。 2. 个人经历:刘辰翁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均未中第。后来,他选择放弃功名,隐居山林,专注于读书和写作。这首词反映了他隐居生活的点滴和心境。 3. 文学创作:这首词以冬夜读书为题材,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营造了一种寂静、清冷、幽深的氛围,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文学创作风格密切相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群动各已息,在汝梦中游。
尘埃大地如水,儿女不堪愁。
寂寂古人安在,冉冉吾年如此,何处有高楼。
客有洞箫者,泪不下能收。
庾楼坠,秦楼渺,楚楼休。
知公所恨何事,不是为封侯。
自有此山此月,说甚何年何处,重泛木兰舟。
起舞酹英魄,余愤海西流。
作者介绍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

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风格取法苏辛而又自成一体,豪放沉郁而不求藻饰,真挚动人,力透纸背。作词数量位居宋朝第三,仅次于辛弃疾、苏轼。代表作品《兰陵王·丙子送春》《永遇乐·璧月初晴》等。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关键词解释

  • 秦楼

    读音:qín lóu

    繁体字:秦樓

    意思:(秦楼,秦楼)

     1.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亦名凤楼。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好乐。
      ▶萧史善吹箫作凤鸣。
      ▶秦穆公以弄玉妻之,为之作凤楼。二人吹箫,凤

  • 庾楼

    读音:yǔ lóu

    繁体字:庾樓

    意思:(庾楼,庾楼)

     1.楼名。一名庾公楼,在江西·九江。传说为晋·庾亮镇江州时所建,不足信。
      ▶宋·陆游《入蜀记》卷四:“楼正对庐山之双剑峰,北临大江,气象雄丽……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