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古意(二十首)》 李斯游洛阳,名遂身亦危。

李斯游洛阳,名遂身亦危。

意思:李斯在洛阳,名字于是自己也很危险。

出自作者[明]袁凯的《古意(二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李斯游洛阳,表达了人生名与利的矛盾和无奈。诗中通过李斯的故事,引用了历史上的刑罚,表达了对名利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感慨。 首句“李斯游洛阳,名遂身亦危”直接点明了主题,李斯在洛阳游历时,名声和地位也随之而来,但随之而来的也有种种困扰和危险。 “一人具五刑,于古岂有之”一句,通过引用历史上的刑罚,表达了对名利的反思。五刑一人,意味着这个人因为名利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种事情在古代历史上难道真的存在吗? “呼儿语黄犬,相顾涕交颐”是李斯和其家人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于名利的无奈和悲痛。黄犬呼儿,意味着他们回首往事,不禁泪流满面。 最后,“斯时夏黄公,商山方采芝”则以商山隐士夏黄公的行为作比,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的否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李斯游洛阳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名与利的矛盾和无奈,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主题更加深刻和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李斯游洛阳,名遂身亦危。
一人具五刑,于古岂有之。
呼儿语黄犬,相顾涕交颐。
斯时夏黄公,商山方采芝。
¤

关键词解释

  • 李斯

    读音:lǐ sī

    词语解释

    ⒈  秦代政治家。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曾跟随荀子求学。后为秦王嬴政的谋士,曾建议对六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政策。秦统一六国后担任丞相,主张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并以“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建议秦始皇焚《诗》、《书》,禁私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

  • 洛阳

    读音:luò yáng

    繁体字:洛陽

    英语:loyang

    意思:(洛阳,洛阳)
    牡丹的别称。因唐·宋时洛阳盛产牡丹,故称。
      ▶明徐渭《牡丹赋》:“何名花之盛美,称洛阳为无双,东青州而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