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涉洛川》 通谷阳林不见人,我来遗恨古时春。

通谷阳林不见人,我来遗恨古时春。

意思:通毁林不见他人,我来遗憾古时候春天。

出自作者[唐]李商隐的《涉洛川》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通谷阳林不见人,我来遗恨古时春。
宓妃漫结无穷恨,不为君王杀灌均。》,作者是唐朝诗人李商隐。这首诗的创作风格和李商隐一贯的诗歌风格相似,情感深沉,意象丰富。 首句“通谷阳林不见人,我来遗恨古时春。”描绘了一个寂静的森林,人们似乎都不在,诗人感到遗憾和遗憾。这里的“不见人”和“遗恨”表达了诗人对无人欣赏美景的遗憾和失落。 第二句“宓妃漫结无穷恨,不为君王杀灌均。”则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神话意象。宓妃是《诗经·郑风》中的一位女子,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诗人说,即使宓妃有无限的遗憾,也不会为了君王去杀灌均。这里的“杀灌均”是一个典故,指的是要为宓妃报仇,但诗人却说,即使这样也不能解决问题。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力和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哀怨和悲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寂静的森林和宓妃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无人欣赏美景的遗憾和世事的无力和无奈。诗人的情感深沉而丰富,意象生动而富有象征意义。这首诗体现了李商隐一贯的诗歌风格,情感深沉,意象丰富,语言优美。 至于诗的主题和内涵,它似乎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个体在历史和命运面前的无力和无奈。诗人通过森林的寂静和宓妃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历史和命运的深深思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哀怨和悲愤,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通谷阳林不见人,我来遗恨古时春。
宓妃漫结无穷恨,不为君王杀灌均。
作者介绍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关键词解释

  • 阳林

    读音:yáng lín

    繁体字:陽林

    意思:(阳林,阳林)

     1.生在山南的林木。
      ▶《文选•左思<招隐诗>之一》:“白雪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李善注:“郑玄《周礼》注曰:‘阳木生于山南也

  • 通谷

    读音:tōng gǔ

    繁体字:通穀

    意思:
     1.往来无阻的山谷。
      ▶《管子•地图》:“名山通谷经川。”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
     

  • 遗恨

    读音:yí hèn

    繁体字:遺恨

    短语:憾事 憾 恨事

    英语:grudge

    意思:(遗恨,遗恨)

     1.到死还感到悔恨。
      ▶《后汉书•王常传》: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 人我

    读音:rén wǒ

    繁体字:人我

    意思:
     1.他人与我。
      ▶《庄子•天下》:“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
      ▶《关尹子•二柱》:“浑人我,同天地。”
      ▶清·谭嗣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