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谷阳林不见人,我来遗恨古时春。
意思:通毁林不见他人,我来遗憾古时候春天。
出自作者[唐]李商隐的《涉洛川》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通谷阳林不见人,我来遗恨古时春。
宓妃漫结无穷恨,不为君王杀灌均。》,作者是唐朝诗人李商隐。这首诗的创作风格和李商隐一贯的诗歌风格相似,情感深沉,意象丰富。
首句“通谷阳林不见人,我来遗恨古时春。”描绘了一个寂静的森林,人们似乎都不在,诗人感到遗憾和遗憾。这里的“不见人”和“遗恨”表达了诗人对无人欣赏美景的遗憾和失落。
第二句“宓妃漫结无穷恨,不为君王杀灌均。”则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神话意象。宓妃是《诗经·郑风》中的一位女子,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诗人说,即使宓妃有无限的遗憾,也不会为了君王去杀灌均。这里的“杀灌均”是一个典故,指的是要为宓妃报仇,但诗人却说,即使这样也不能解决问题。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无力和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哀怨和悲愤。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寂静的森林和宓妃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无人欣赏美景的遗憾和世事的无力和无奈。诗人的情感深沉而丰富,意象生动而富有象征意义。这首诗体现了李商隐一贯的诗歌风格,情感深沉,意象丰富,语言优美。
至于诗的主题和内涵,它似乎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个体在历史和命运面前的无力和无奈。诗人通过森林的寂静和宓妃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爱情、历史和命运的深深思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哀怨和悲愤,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