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陈日华删定读书林》 晚来雁鹜无人进,又报明公欲变骚。

晚来雁鹜无人进,又报明公欲变骚。

意思:晚上来雁鸭没有人进,又报您想变骚。

出自作者[宋]袁说友的《陈日华删定读书林》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书海遨游、人生追求和清雅情操。诗人在雄伟的书海中畅游,对坐在松篁之间,夸耀自己的学识,对官事之痴儿表示不满,故向书林中寻求乐趣。他宛转如苍龙的书卷,清高而寂寞,表达了对知识的热爱和对自我追求的坚持。 首联“雄编已汗南山竹,对坐松篁夸鼎足。”描绘了诗人沉浸在书海中的情景,汗流浃背如同在南山竹林中劳作,坐在松篁之间自夸学识与地位。一个“雄”字展现了诗人对书籍的热爱和追求,而“鼎足”则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的决心。 颔联“犹嫌官事作痴儿,故向书林巧徵逐。”表达了诗人对官事的厌烦和对书海的热爱。诗人认为官事如同痴儿之事,无益于人生,而书林则如同美酒,引人陶醉其中。一个“巧”字,表达了诗人对书海中的乐趣的独特感受,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颈联“苍龙宛转鳞之而,此君寂寞清且高。”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将书比作苍龙,宛转游动如鳞之而,生动形象。而“此君”则代指松篁,表达了诗人对清雅环境的喜爱和向往。这两句诗描绘了书海中的世界,清高而寂寞,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尾联“晚来雁鹜无人进,又报明公欲变骚。”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敬仰和对明公的感激之情。晚上的雁鹜无人问津,只有知识和学问在等待着自己。而明公的欲变骚,则表达了诗人对改变社会风气的渴望和决心。 这首诗充满了对知识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追求,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充满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雄编已汗南山竹,对坐松篁夸鼎足。
犹嫌官事作痴儿,故向书林巧徵逐。
苍龙宛转鳞之而,此君寂寞清且高。
晚来雁鹜无人进,又报明公欲变骚。

关键词解释

  • 晚来

    读音:wǎn lái

    繁体字:晚來

    意思:(晚来,晚来)
    傍晚;入夜。
      ▶唐·杜甫《题郑县亭子》诗:“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郭沫若《芭蕉花》:“白日里家务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

  • 明公

    读音:míng gōng

    繁体字:明公

    意思: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称。
      ▶《东观汉记•邓禹传》:“明公虽建蕃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
      ▶唐·元稹《酬李十六》诗:“明公将有问,林下是灵龟。”
      ▶《初刻拍

  • 无人

    引用解释

    1.没有人才。《左传·文公十三年》:“﹝ 士会 ﹞乃行。 绕朝 赠之以策,曰:‘子无谓 秦 无人,吾谋适不用也。’”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八:“吾谋未及用,勿谓 秦 无人。”

    2.没有人;没人在。《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王 屏左右,宫中虚无人。”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良思书》:“足下去后,甚相思想。《

  • 雁鹜

    读音:yàn wù

    繁体字:雁鶩

    意思:(雁鹜,雁鹜)
    亦作“鴈鹜”。
     鹅和鸭。
      ▶《战国策•燕策二》:“赖得先王鴈鹜之余食,不宜臞。臞者,忧公子之且为质于齐也。”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

  • 公欲

    读音:gōng yù

    繁体字:公欲

    意思:公众的欲望。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中正》:“恻然有动之心,发生于太和之气,故苟有诸己,人必欲之,合天下之公欲,不违二气之正,乖戾之所以化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