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知府吴龙图》 下民知之颇不惧,州县往往藏群凶。

下民知之颇不惧,州县往往藏群凶。

意思:民众知道他并不害怕,州县往往藏群凶。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送知府吴龙图》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韦皋的赞美。韦皋在担任蜀州刺史期间,治理有方,深得蜀地百姓的爱戴。 首段描绘了韦皋初到蜀地的情景,他慈爱旧熟民情通,使得蜀地百姓欢欣鼓舞,耻犯法,救药浮薄归醇醲。短短几句诗,生动地描绘出韦皋的仁政和蜀地百姓的积极响应。 接下来的段落,诗人通过描述韦皋的治理措施,如兴学校、约束僚吏等,展现出韦皋的才干和智慧。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蜀地文化繁荣,民风淳厚。 然而,诗人也指出了韦皋在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因循守旧导致弊病丛生,州县官员藏匿奸宄等。这些问题需要韦皋深思熟虑,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韦皋继任者的期望,希望他能像韦皋一样,继续推行善政,使蜀地更加繁荣。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韦皋的赞美,表达了对贤能官员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提醒读者在治理地方时,要注重民情、民生,以仁政为本,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国初已来治蜀者,处置尽自乖崖公。
当时奏使便宜敕,不与天下州府同。
行之已及八十载,奸宄消伏谁之功。
因循至此渐抏敝,有未晓者时相攻。
鞭笞小罪亦检察,不许略出常科中。
下民知之颇不惧,州县往往藏群凶。
侧身敛足未动者,实以累朝恩泽隆。
公之初来蜀人喜,慈爱旧熟民情通。
众心欢然耻犯法,救药浮薄归醇醲。
尽将约束付僚吏,兴起学校还文翁。
二年美化极沾洽,远近循服如偃风。
上将归公问谁代,当使间作如笙镛。
遂求元老得青社,其人廊庙之宗工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往往

    读音:wǎng wǎng

    繁体字:往往

    短语:反复 数 勤 高频 三番五次 迭 亟 屡次三番 频 累 屡屡 屡次 屡 多次 再三 累累

    英语:often

  • 下民

    引用解释

    百姓;人民。《诗·小雅·十月之交》:“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史记·循吏列传》:“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坐制礼法,束缚下民。”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天祐下民而作之君,岂使之自纵其欲哉!”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至于那些下民,他们有的是榆叶和海苔。”

  • 群凶

    读音:qún xiōng

    繁体字:群凶

    意思:众奸;众凶逆。
      ▶汉·张衡《东京赋》:“欃枪旬始,群凶靡余。区宇乂宁,思和求中。”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兹昏,群凶肆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