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峄桐律师院》 芳草不曾触,几生如此来。

芳草不曾触,几生如此来。

意思:芳草不曾触,几乎像这样活着来。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题峄桐律师院》

全文赏析

这首诗《律中麟角者,高淡出尘埃。芳草不曾触,几生如此来。<壑风吹磬断,杉露滴花开。如结林中社,伊余亦愿陪。》是一首对自然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高雅环境的向往和热爱。 首句“律中麟角者,高淡出尘埃。”描绘了环境的高雅、清净,仿佛远离尘世喧嚣,如同仙境一般。“麟角”在这里象征着稀有和珍贵,也暗示了环境的独特和不可多得。 “芳草不曾触,几生如此来。”诗人用“芳草”象征自然的美好和宁静,而“不曾触”则表达了环境的纯净和清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珍视和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环境的无奈和惋惜。 “壑风吹磬断,杉露滴花开。”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宁静和美好,风声如磬,杉树上的露珠滴落,花儿绽放。这些细节描绘,使得环境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加引人入胜。 最后两句“如结林中社,伊余亦愿陪。”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向往和热爱,他愿意加入这样的林中社,与大家一起享受这种美好环境。这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的追求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高雅环境的向往和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环境的无奈和惋惜。诗中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细节,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律中麟角者,高淡出尘埃。
芳草不曾触,几生如此来。
壑风吹磬断,杉露滴花开。
如结林中社,伊余亦愿陪。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芳草

    读音:fāng cǎo

    繁体字:芳草

    英语:fragrant grass

    意思:
     1.香草。
      ▶汉·班固《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蜀。”
      ▶后蜀·

  • 不曾

    读音:bù céng

    繁体字:不曾

    短语:无 远非 罔 没 毋 绝非 靡 莫 从不 从未

    英语:never

    意思:未曾,没有。
      ▶南朝·宋·刘义庆《

  • 如此

    读音:rú cǐ

    繁体字:如此

    短语:这般 然 诸如此类 这么

    英语:so

    意思:这样。
      ▶《礼记•乐记》:“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
      ▶唐·杜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