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尤使君郡圃十二诗·清平阁》 萧侯慨不见,亦足窥典刑。

萧侯慨不见,亦足窥典刑。

意思:萧侯感慨不见,也能够观察到典刑。

出自作者[宋]李庚的《题尤使君郡圃十二诗·清平阁》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彼美东堂下,方池谁凿成》。这首诗的作者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池塘,表达了他对萧侯的敬仰和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首联“萧侯慨不见,亦足窥典刑。”中,作者提到了萧侯,这是一个令人遗憾但又让人敬仰的人。他可能已经不再出现,但他的行为和影响仍然可以窥见。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萧侯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颔联“湛湛鱼可数,怗怗鸥不惊。”描绘了一个清澈的池塘,鱼儿清晰可见,水面平静,没有一丝波澜,甚至连悠闲的鸥鸟也安然无恙。这里用鱼和鸥鸟来比喻萧侯的品德,表达了作者对萧侯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 颈联“此心有如水,通国号神明。”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心境,他希望自己的心像水一样平静、清澈,能够像萧侯一样得到全国人民的敬仰和赞誉。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池塘,表达了作者对萧侯的敬仰和对美好品德的追求。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公正、道德品质的关注和期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彼美东堂下,方池谁凿成。
萧侯慨不见,亦足窥典刑。
湛湛鱼可数,怗怗鸥不惊。
此心有如水,通国号神明。
作者介绍
李庚,字子长,临海(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调长沙尉(《攻愧集》卷五二《詅痴符集序》),知昆山县。二十六年,召为御史台主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一)。二十七年,为监察御史,守兵部员外郎(同上书卷一七六、一七八)。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提举江南东路常平(《宋会要辑稿》职官四八之一○四)。历知南剑、抚、袁诸州,卒。有集《詅痴符》,已佚。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三。今录诗十五首。

宋临江人,流寓天台,字子长。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历御史台主簿、监察御史,以附汤鹏举罢。除兵部郎中,继奉祠提举江东常平,知南剑、抚二州,调知袁州,未赴而卒。有《詅痴符集》。

关键词解释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 典刑

    读音:diǎn xíng

    繁体字:典刑

    英语:normal punishment

    意思:
     1.常刑。
      ▶《书•舜典》:“象以典刑。”
      ▶孔传:“象,法也。法用常刑,用不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