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赋是霍将军辞第》 郢匠虽闻诏,衡门竟不移。

郢匠虽闻诏,衡门竟不移。

意思:郢匠虽然听说下诏,衡门竟然不移。

出自作者[唐]徐铉的《赋是霍将军辞第》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忠诚和无私。它描绘了一位汉将,他因为忠诚于国家而没有追求个人的私利,即使在得到皇帝的恩典和机会时,他也坚守自己的原则。 首联“汉将承恩久,图勋肯雇私”,描绘了这位将军在皇帝的恩典下长期任职,但他并不追求个人的功勋和利益,而是专注于为国家服务。这一联表达了这位将军的忠诚和无私精神。 颔联“匈奴犹未灭,安用以家为”,表达了将军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匈奴的担忧。他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知道匈奴的存在是一个威胁,因此他不会为了自己的家庭利益而放弃国家利益。这一联展示了将军的爱国精神和责任感。 颈联“郢匠虽闻诏,衡门竟不移”,借用了一个典故,表达了将军对朝廷的命令和诏书的尊重,但他仍然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仰。即使面对朝廷的召唤,他也不会改变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这一联展示了将军的坚定信仰和忠诚。 尾联“宁烦张老颂,无待晏婴辞”,表达了将军宁愿遵守张老的颂词,也不需要晏婴的辞令。这一联强调了将军的忠诚和无私精神,他宁愿默默地遵守原则,也不需要别人的赞扬或认可。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位汉将的形象,表达了忠诚、无私、责任感和信仰等主题。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这位将军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这首诗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抉择时,我们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汉将承恩久,图勋肯雇私。
匈奴犹未灭,安用以家为。
郢匠虽闻诏,衡门竟不移。
宁烦张老颂,无待晏婴辞。
甲乙人徒费。
亲邻我自持。
悠悠千载下,长作师臣师。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徐延休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徐铉十岁开始能够写作,以文笔清丽工整著称,被誉为唐代韩愈之后的诗文“韩徐”。他的诗歌和散文以清新淡雅、自然优美为主,代表作品有《风入松》、《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竹轴帖》、《道德经》等,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徐铉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衡门

    读音:héng mén

    繁体字:衡門

    意思:(衡门,衡门)

     1.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朱熹集传:“衡门,横木为门也。门之深者,有阿塾堂宇

  • 郢匠

    读音:yǐng jiàng

    繁体字:郢匠

    意思:
     1.楚·郢中的巧匠,名石。
      ▶《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后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