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读张曲江集作》 寂寞韶阳庙,魂归不见人。

寂寞韶阳庙,魂归不见人。

意思:寂寞韶阳庙,灵魂回来见不到人。

出自作者[唐]刘禹锡的《读张曲江集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圣言贵忠恕,至道重观身。法在何所恨,色相斯为仁。良时难久恃,阴谪岂无因。寂寞韶阳庙,魂归不见人。》是一首描绘生死哲理和宗教情感的诗。它通过描绘韶阳庙的寂静和神祇的魂归,表达了对生死、忠恕、道德和惩罚等主题的思考。 首联“圣言贵忠恕,至道重观身。”表达了对儒家忠恕之道和道德至高境界的敬仰。这里的“圣言”指的是儒家经典,而“至道”则是对最高道德准则的赞美。“观身”在此处可能指的是对自身的审视和反思,也暗示了对道德实践的重视。 颔联“法在何所恨,色相斯为仁。”这里的“法”可以理解为道德法则,“色相”则可能指的是外在的表现或行为。这句诗表达了道德并非外在的表现,而是内心的仁爱和慈悲。它强调了内在的道德品质比外在的表现更为重要。 颈联“良时难久恃,阴谪岂无因。”这句诗表达了对因果报应和命运无常的认知。良时即美好的时光,这里可能指人的一生中短暂的幸福时刻。然而,这种良时并不足以长久维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阴谪。阴谪在此可能指因过去的错误或罪行而受到的惩罚或报应。 尾联“寂寞韶阳庙,魂归不见人。”描绘了韶阳庙的寂静和神祇魂归的场景,暗示了生死轮回和灵魂的归宿。这里表达了对生死哲理和宗教信仰的思考,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神祇的敬仰和祈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韶阳庙的寂静和神祇的魂归,表达了对生死、道德、因果报应等主题的思考。它强调了内在的道德品质比外在的表现更为重要,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宗教信仰和生死哲理的敬仰和祈愿。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宗教情感,适合对生死、道德、宗教信仰等主题感兴趣的人阅读欣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圣言贵忠恕,至道重观身。
法在何所恨,色相斯为仁。
良时难久恃,阴谪岂无因。
寂寞韶阳庙,魂归不见人。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关键词解释

  • 韶阳

    读音:sháo yáng

    繁体字:韶陽

    意思:(韶阳,韶阳)
    谓明媚的春光。
      ▶唐·皇甫冉《东郊迎春》诗:“律向韶阳变,人随草木荣。”
      ▶宋·张孝祥《诉衷情•牡丹》词:“花王自有标格,尘外锁韶阳。”

  • 不见

    读音:bú jiàn

    繁体字:不見

    短语:掉 丢失 不翼而飞 遗失 丢 散失 丢掉 少

    英语:not see

    意思:(不见,不见)

     1.看不到。

  • 寂寞

    读音:jì mò

    繁体字:寂寞

    短语:寂 众叛亲离 落寞

    英语:lonesome

    意思:
     1.空虚无物。
      ▶《吕氏春秋•审分》:“是故于全乎去能,于假乎

  • 见人

    读音:jiàn rén

    繁体字:見人

    意思:(见人,见人)

     1.中人,见证人。
      ▶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二摺:“你要借钱,我问你要三箇人,要一箇保人,要一箇见人,要一箇立文书人。”
      ▶元·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