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读张曲江集作》

圣言贵忠恕,至道重观身。
法在何所恨,色相斯为仁。
良时难久恃,阴谪岂无因。
寂寞韶阳庙,魂归不见人。
作品赏析
这首诗《圣言贵忠恕,至道重观身。法在何所恨,色相斯为仁。良时难久恃,阴谪岂无因。寂寞韶阳庙,魂归不见人。》是一首描绘生死哲理和宗教情感的诗。它通过描绘韶阳庙的寂静和神祇的魂归,表达了对生死、忠恕、道德和惩罚等主题的思考。 首联“圣言贵忠恕,至道重观身。”表达了对儒家忠恕之道和道德至高境界的敬仰。这里的“圣言”指的是儒家经典,而“至道”则是对最高道德准则的赞美。“观身”在此处可能指的是对自身的审视和反思,也暗示了对道德实践的重视。 颔联“法在何所恨,色相斯为仁。”这里的“法”可以理解为道德法则,“色相”则可能指的是外在的表现或行为。这句诗表达了道德并非外在的表现,而是内心的仁爱和慈悲。它强调了内在的道德品质比外在的表现更为重要。 颈联“良时难久恃,阴谪岂无因。”这句诗表达了对因果报应和命运无常的认知。良时即美好的时光,这里可能指人的一生中短暂的幸福时刻。然而,这种良时并不足以长久维持,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阴谪。阴谪在此可能指因过去的错误或罪行而受到的惩罚或报应。 尾联“寂寞韶阳庙,魂归不见人。”描绘了韶阳庙的寂静和神祇魂归的场景,暗示了生死轮回和灵魂的归宿。这里表达了对生死哲理和宗教信仰的思考,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神祇的敬仰和祈愿。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韶阳庙的寂静和神祇的魂归,表达了对生死、道德、因果报应等主题的思考。它强调了内在的道德品质比外在的表现更为重要,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宗教信仰和生死哲理的敬仰和祈愿。这首诗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宗教情感,适合对生死、道德、宗教信仰等主题感兴趣的人阅读欣赏。
诗词关键字: 无因 色相 不见
相关诗词
  • 1
    [唐]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 2
    [唐]
    洛阳三月梨花飞,秦地行人春忆归。
    扬鞭走马城南陌,朝逢驿使秦川客。
    驿使前日发章台,传道长安春早来。
    棠梨宫中燕初至,葡萄馆里花正开。
    念此使人归更早,三月便达长安道。
    长安道上春可怜,摇风荡日曲江边。
    万户楼台临渭水,五陵花柳满秦川。
    秦川寒食盛繁华,游子春来不见家。
    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
    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
    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
    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
    渭城桥头酒新熟,金鞍白马谁家宿
  • 3
    [唐]
    池上时时松雪落,焚香烟起见孤灯。
    静夜忆谁来对坐,曲江南岸寺中僧。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