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客起看仙掌月,落星斜照浊河泥。
意思:行客起身看仙人掌月,落星斜照浊河泥。
出自作者[唐]徐夤的《忆潼关早行》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行客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联“行客起看仙掌月,落星斜照浊河泥。”描绘了行客在夜晚看月亮的情景,月亮就像传说中的仙掌一样,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而落星斜照,又给人一种落寞和无奈的感觉,仿佛看到了这条河流的泥泞和艰辛。这两句诗以动衬静,通过描绘行客看月亮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孤独和寂寥的氛围。
颔联“故山远处高飞雁,去马鸣时先早鸡。”诗人用高飞的大雁和早起的公鸡两种意象,表达了行客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大雁象征着自由和远方的追求,而公鸡则代表着生活的节奏和时间的流逝。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行客在追求自由和远方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时间的流逝。
颈联“关柳不知谁氏种,岳碑犹见圣君题。”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看到的关柳和岳碑两个场景,关柳是古代关隘的标志性树木,岳碑则是高山之巅的碑文。通过这两个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圣君的敬仰之情。这两句诗也暗示了行客在旅途中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圣君的崇敬之情。
尾联“蒭荛十轴僮三尺,岂谓青云便有梯。”这两句诗以“蒭荛”和“僮”两个意象,表达了行客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蒭荛”指的是农夫和樵夫,他们辛勤劳作,却往往被人们忽视。而“僮”则是指儿童或仆人,他们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微薄的收入。这两句诗表达了行客对普通人的同情和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自己能够像农夫和樵夫一样辛勤劳作,获得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整首诗以行客的视角,通过描绘不同的场景和意象,表达了行客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圣君的敬仰之情,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 仿佛云飞仙掌。-- 出自《西江月·紫素全如玉琢》作者:[宋]范智闻
- 擎仙掌。-- 出自《渔家傲·九月都城秋日亢》作者:[元]欧阳玄
- 仙掌露光晞。-- 出自《答王筠早朝守建阳门开诗》作者:[隋]江总
- 承云仙掌延年露。-- 出自《和酬秘阁钱少卿夜直见寄次韵》作者:[宋]杨亿
- 抽茎类仙掌。-- 出自《杂咏 灯》作者:[南北朝]谢朓
-
西风斜照徘徊。-- 出自《沁园春·草满姑苏》作者:[宋]陈人杰
- 当斜照。-- 出自《渔父词/渔父》作者:[宋]惠洪
- 紫微斜照。-- 出自《周祀圜丘歌 昭夏》作者:[南北朝]庾信
- 平林斜照残。-- 出自《阮郎归·小楼秋霁碧阑干》作者:[宋]韩淲
- 翠观迎斜照。-- 出自《侍宴玄武观诗》作者:[隋]江总
- 秋水人家,斜照西泠。-- 出自《高阳台·古木迷鸦》作者:[宋]张炎
- 行客。-- 出自《瑞鹤仙·泪荷抛碎璧》作者:[宋]吴文英
- 感行客。-- 出自《轮台子·雾敛澄江》作者:[宋]柳永
- 伤行客。-- 出自《忆秦娥 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作者:[宋]曾觌
- 伤行客。-- 出自《忆秦娥·风萧瑟》作者:[宋]曾觌
- 行客莫登临。-- 出自《望江南/忆江南》作者:[宋]王琪
- 故黏行客袂。-- 出自《谒金门·行不记》作者:[宋]李流谦
- 起看梅蕊。-- 出自《点绛唇 初冬》作者:[元]韩奕
- 起看月平西。-- 出自《菩萨蛮·虚堂向壁青灯灭》作者:[宋]贺铸
- 起看清夜徂。-- 出自《阮郎归·月桥风槛水边居》作者:[宋]廖刚
- 起看花影午。-- 出自《菩萨蛮 不雨》作者:[清]徐灿
- 起看蕊梅春小。-- 出自《玉漏迟·青衫华发》作者:[宋]何梦桂
- 起看水火自争雄。-- 出自《浣溪沙 试茶》作者:[元]洪希文
- 月落猿啼过。-- 出自《威仪辞 以上四首见西天目祖山志卷六》作者:[元]原妙
- 月落猿啼过。-- 出自《威仪辞 以上四首见西天目祖山志卷六》作者:[元]原妙
- 月落飞乌鹊。-- 出自《贺新郎·月落飞乌鹊》作者:[近代]王国维
- 月落西上阳。-- 出自《古风其十八》作者:[唐]李白
- 月落宵向分。-- 出自《秋夜诗》作者:[南北朝]沈约
- 月落将军树。-- 出自《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诗》作者:[南北朝]庾信
- 东风吹月落。-- 出自《谒金门·春寒薄》作者:[元]刘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