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庸斋赴召》 奈何揖逊救焚溺,同姓体国宁其然。

奈何揖逊救焚溺,同姓体国宁其然。

意思:为什么揖让救火淹死,同姓国家宁愿这样。

出自作者[宋]高斯得的《送庸斋赴召》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宗臣的敬仰和同情,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忧虑和批评。诗中表达了对宗臣离别三年的思念,对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赞扬,对当时政治状况的忧虑,以及对宗臣处世之道和道德风范的赞赏。 诗中描绘了宗臣的出处有道,不屈于权贵,不贪恋金钱,敢于直言进谏,关心民生疾苦。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担忧,指出了时局艰难,生灵倒悬,公卿唯阿权贵,阉戚盘踞金钱,社会矛盾尖锐。 诗中还表达了对宗臣的敬仰和同情,以及对宗臣的道德风范和处世之道的赞赏。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其他贤能之士的同情和关怀,呼吁他们能够得到重用,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表达了作者对宗臣和当时政治状况的深深忧虑和关怀。同时,也表达了对宗臣道德风范和处世之道的赞赏,以及对贤能之士的呼吁和期待。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宗臣一去今三年,玉堂诏许还坡仙。
党魁久屈再徽用,识与不识皆欢颜。
先生出处固有道,诸公进说徒啾喧。
或云时事正孔棘,百万生灵皆倒悬。
公卿唯阿固权位,阉戚盘互拿金钱。
三垂蹙蹙迫军垒,万口嗸嗸愁实田。
南交黠寇谋斡腹,东海逆雏方聚船。
奈何揖逊救焚溺,同姓体国宁其然。
或云大老世模楷,晚节要同金石坚。
不闻鸣犊反潜圣,况复白驹遗众贤。
济川必待蒸徒楫,倾否亦资茅茹连。
试看醉翁门下土,当今谁者居清联。
角巾支杖亟还里,览辉翔集毋轻前

关键词解释

  • 其然

    读音:qí rán

    繁体字:其然

    意思:
     1.犹言如此。
      ▶《论语•宪问》:“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后汉书•党锢传序》:“若范滂、张俭之徒,清心忌恶,终陷党议,不其然乎?”
      ▶

  • 体国

    读音:tǐ guó

    繁体字:體國

    意思:(体国,体国)

     1.创建或治理国家。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体国垂制,上穆下亲。”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刘颂殷勤于时务,温峤

  • 同姓

    解释

    同姓 tóngxìng

    [of the same surname] 姓氏相同

    他与我同姓

    引用解释

    1.指同祖的兄弟。《诗·唐风·杕杜》:“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

  • 奈何

    读音:nài hé

    繁体字:奈何

    短语:

    英语:how

    意思:
     1.怎么,为何。
      ▶《礼记•曲礼下》:“国君去其国,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

  • 揖逊

    读音:yī xùn

    繁体字:揖遜

    意思:(揖逊,揖逊)

     1.犹揖让。宾主相见的礼仪。
      ▶宋·叶适《外论一》:“自景德元年与契丹盟,更六圣百二十年,聘使往来,天子亲与之揖逊于庭,未尝一日败盟约也。”

  • 救焚

    读音:jiù fén

    繁体字:救焚

    意思:见“救焚拯溺”。

    解释:1.见\"救焚拯溺\"。

    造句:暂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