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句》 青楼阿监应相笑,书记登坛又却回。

青楼阿监应相笑,书记登坛又却回。

意思:青楼阿监应相互一笑,书记登坛又退回来。

出自作者[唐]冯延巳的《句》

全文赏析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当时朝廷上的一种政治现象有所感而写,借古讽今,流露出作者对朝政的不满。诗中把唐玄宗比喻为汉武帝,把杨国忠、李林甫等奸臣比喻为“小人”,把那些正直敢言的官员比喻为“青楼阿监”、“书记”,而把那些因趋避祸端而“却回”的人则比喻为“登坛”之将。 首句“青楼阿监应相笑”中,“青楼”代指豪华的妓院。“阿监”是古代宫中的侍从人员,这里借指阿谀逢迎的小人。“应”字是揣测的口气,意味着这些人暗自窃喜。诗人对小人献媚邀宠的丑态深恶痛绝,不点明“笑”的内容,但已让读者想象到小人得志的可鄙下场。 次句“书记登坛又却回”中,“书记”是古代一种官名,即书记令史,掌管记录文书等事宜。“登坛”即登台参政,这里暗指正直之士入朝。“却回”即退却回去,指因趋避祸端而不敢直言。“又却回”与“应相笑”照应,说明这种现象屡见不鲜,因而更加暴露出朝政的黑暗。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是正直敢言之士与小人趋避祸端的对比。二是诗人心中的愿望与现实的不公相对比。诗人心中充满愤慨,但并未流于粗鄙的怨骂,而是淡淡数来,冷隽嘲讽之中透露出一股无奈。这种含蓄蕴藉的诗风正体现出诗人高尚的品格。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通过描写朝政黑暗讽刺意味十足,同时又体现出诗人高尚的品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青楼阿监应相笑,书记登坛又却回。
作者介绍 皮日休简介
冯延巳(903年—960年),又作冯延己、冯延嗣,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有词集《阳春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登坛

    读音:dēng tán

    繁体字:登壇

    意思:(登坛,登坛)

     1.登上坛场。古时会盟、祭祀、帝王即位、拜将,多设坛场,举行隆重的仪式。
      ▶《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昔张景明亲登坛喢血,奉辞奔走,卒使韩牧

  • 青楼

    读音:qīng lóu

    繁体字:青樓

    英语:whorehouse

    意思:(青楼,青楼)

     1.青漆涂饰的豪华精緻的楼房。
      ▶三国·魏·曹植《美女篇》:“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 书记

    解释

    书记 shūjì

    (1) [secretary]

    (2) 旧称从事文书工作的人

    (3) 党、团等各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4) [books]∶指书籍

    涉猎书记

    (5) [letter]∶书信

  • 阿监

    读音:ā jiān

    繁体字:阿監

    意思:(阿监,阿监)
    太监。
      ▶唐·白居易《长恨歌》:“梨园子弟白髮新,椒房阿监青蛾老。”
      ▶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三九:“阿监采菱牵锦缆,月明犹在画船中。”

  • 笑书

    引用解释

    指记载笑话的书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 魏文 因俳説以著笑书, 薛综 凭宴会而发嘲调。”

    读音:xiào shū

  • 却回

    读音:què huí

    繁体字:卻回

    意思:(却回,却回)
    回转。
      ▶唐·杜甫《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诗之一:“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
      ▶唐·袁郊《甘泽谣•红线》:“今一更首途,三更可以复命,请先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