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知后学者,尽唤作儒先。
意思:他知道后学者,全部唤作儒先。
出自作者[宋]林同的《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郑康成》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农耕与教育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因家境贫困而不得不借用田地耕种,进而引出对后学者是否能够继承并发扬儒学传统的思考。
首句“播殖为亲养,家贫至假田”描绘了诗人因家庭贫困,不得不亲自耕种田地以维持生计的场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责任和对农耕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艰难。
“焉知后学者,尽唤作儒先”一句,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后学者能否继承并发扬儒学的担忧。诗人认为,尽管自己身处困境,但仍然坚持耕种和儒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后学者树立榜样。然而,诗人也意识到,后学者是否能够真正继承并发扬儒学传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农耕和教育的深深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坚韧和对未来的期望。通过描绘自己和后学者的困境和挑战,诗人呼吁人们关注农业和教育的传承和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贡献。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性。它提醒人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和责任,同时也鼓励人们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