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蒲生行》 根叶从风浪。

根叶从风浪。

意思:根叶随风浪。

出自作者[南北朝]谢朓的《蒲生行》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以蒲草为题材的诗,借物喻人,表达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以及向往自由与飞翔的心愿。 首先,诗人描绘了蒲草的生存环境,“蒲生广湖边,托身洪波侧”,生活在湖泊边,依托在洪波的侧边,描绘出蒲草在自然环境中的状态,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艰险与波折。 “春露惠我泽,秋霜缛我色”,春露给予我滋润,秋霜使我色彩丰富,这是对蒲草在不同季节中的状态进行描绘,也展现了蒲草坚韧的生命力。 “根叶从风浪,常恐不永植”,根部和叶子在风浪中摇摆,常常担忧不能长久生存,这反映了蒲草在自然环境中的艰难挣扎,同时也体现了生命的脆弱。 “摄生各有命,岂云智与力”,每个生命都有各自的命运,谁说这是智慧和力量可以决定的呢?这是诗人对命运的无奈感慨。 最后,“安得游云上,与尔同羽翼”,怎能飞到云上,与你一同拥有翅膀呢?这是诗人对自由飞翔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借蒲草喻人,表达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挣扎,同时也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向往自由飞翔的心愿。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蒲生广湖边。
托身洪波侧。
春露惠我泽。
秋霜缛我色。
根叶从风浪。
常恐不永植。
摄生各有命。
岂云智与力。
安得游云上。
与尔同羽翼。
作者介绍 谢朓简介
谢朓(464—499),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19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487),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491),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495),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后,复返京为中书郎。之后,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499)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36岁。

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关键词解释

  • 风浪

    读音:fēng làng

    繁体字:風浪

    短语:惊涛骇浪 暴风骤雨 雷暴

    英语:(n) wind and waves; storm tossed sea

    意思:(风浪,风浪)<

  • 根叶

    读音:gēn yè

    繁体字:根葉

    意思:(根叶,根叶)

     1.植物的根与叶。
      ▶南朝·梁·江淹《莲花赋》:“若其华实各名,根叶异辞,既号芙蕖,亦曰泽芝。”
     
     2.喻事事物的各个方面。<

  • 从风

    读音:cóng fēng

    繁体字:從風

    意思:(从风,从风)

     1.比喻迅即附和或响应。
      ▶《文子•上仁》:“喜怒形于心,嗜欲见于外,则守职者离正而阿上,有司枉法而从风。”
      ▶《汉书•徐乐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