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观人读《春秋》》 乱臣无所惧,何用读春秋。

乱臣无所惧,何用读春秋。

意思:乱我无所畏惧,为什么要读《春秋》。

出自作者[唐]徐铉的《观人读《春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日觉儒风薄,谁将霸道羞。乱臣无所惧,何用读春秋。》是一首表达对当时社会风气和政治状况不满的诗。它通过描绘一种对儒家思想逐渐淡漠,对霸道政治有所期待,以及乱臣无惧的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状况的不满和忧虑。 首两句“日觉儒风薄,谁将霸道羞”,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变化的观察和感受。他发现,人们对于儒家思想的重视程度日益减弱,甚至被轻视,这让他感到十分忧虑。同时,他也看到有些人开始将霸道政治视为一种可取的政治方式,甚至有人对此感到羞耻。这种对儒家思想的淡漠和对霸道政治的期待,反映出当时社会价值观的混乱和扭曲。 接下来的两句“乱臣无所惧,何用读春秋”,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忧虑和不满。他认为,那些乱臣贼子无所畏惧,肆无忌惮,这让他感到十分痛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读书还有什么用呢?读《春秋》又有什么用处呢?《春秋》是一部记录历史的重要典籍,通常被视为儒家经典之一,代表着道德、伦理和政治秩序的规范。然而,在诗人看来,这样的经典已经无法为人们提供指导和帮助了。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种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和政治状况的不满和忧虑。诗人通过对比儒家思想和霸道政治,以及乱臣贼子的行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无序。这首诗的韵律和节奏也十分优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忧虑和不满的诗篇,它反映了当时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和混乱,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日觉儒风薄,谁将霸道羞。
乱臣无所惧,何用读春秋。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徐延休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徐铉十岁开始能够写作,以文笔清丽工整著称,被誉为唐代韩愈之后的诗文“韩徐”。他的诗歌和散文以清新淡雅、自然优美为主,代表作品有《风入松》、《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竹轴帖》、《道德经》等,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徐铉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何用

    读音:hé yòng

    繁体字:何用

    意思:
     1.为什么。
      ▶《诗•小雅•节南山》:“国既卒斩,何用不监?”孔颖达疏:“何以不监察之而令相伐也?”
      ▶《谷梁传•庄公六年》:“何用弗受也?为以王命绝之也。

  • 春秋

    读音:chūn qiū

    繁体字:春秋

    短语:庚 年华 岁 齿 龄 年

    英语:spring and autumn

    意思:
     1.春季与秋季。
      ▶《礼记

  • 乱臣

    读音:luàn chén

    繁体字:亂臣

    英语:treacherous minister; rebellious subject

    意思:(乱臣,乱臣)

     1.善于治国的臣子。
      

  • 无所

    读音:wú suǒ

    繁体字:無所

    意思:(无所,无所)

     1.没有地方;没有处所。
      ▶汉·枚乘《七发》:“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
      ▶唐·韩愈《祭张给事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