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惜春》 无计延春日,可能留少年。

无计延春日,可能留少年。

意思:没有办法延长春天,能留下年轻。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惜春》

全文赏析

这首诗《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是一首描绘季节更迭和时间流逝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界的花开花落,暗示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无情。 首句“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直接点明时间的变化,从花开到花落,季节在不知不觉中流转。诗人用“暗中迁”这个词,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是悄无声息的,人们往往难以察觉。 “无计延春日,可能留少年”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奈和惋惜。春天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诗人无法阻止时间的流逝,也无法挽留青春的年华。这两句诗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青春易逝的无奈。 接下来的几句“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是对春天景色的具体描绘。蝴蝶开始在矮丛上飞舞,高柳上的蝉已经开始鸣叫。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景象之中。而最后一句“满山啼杜鹃”更是以杜鹃的啼叫声来进一步强化春天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中使用了生动的细节和意象,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中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
无计延春日,可能留少年。
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
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春日

    读音:chūn rì

    繁体字:春日

    英语:springtime; spring

    意思:
     1.春天;春季。
      ▶《诗•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汉·辛延年《羽

  • 少年

    读音:shào nián

    繁体字:少年

    短语:未成年 苗 未成年人

    英语:juvenile

    意思:I
    不几年。
       ▶《后汉书•西南夷传•滇》:“初到郡,米

  • 可能

    读音:kě néng

    繁体字:可能

    英语:might

    意思:
     1.表示可以实现。
      ▶《礼记•祭义》:“养可能也,敬为难。”
      ▶孔颖达疏:“供养父母可能为也,但尊敬父母是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