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思乘兴归沧海,却恨知心远白鸥。
意思:就想乘兴回大海,但遗憾知道心远白鸥。
出自作者[宋]丘葵的《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
全文创作背景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是宋代诗人丘葵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七月望日再次游览弥陀岩时所见到的景色和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佛教信仰的虔诚。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弥陀岩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山风景名胜区,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圣地。据史书记载,弥陀岩始建于唐代,历经多次修缮,成为了一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寺庙建筑群。而丘葵则是生活在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脱俗、婉约秀丽著称。
接下来,我们来赏析这首诗的内容。《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忆昔西游两鬓丝,十年重到不胜悲。”这里,作者回忆起自己十年前曾经游览过弥陀岩的情景,当时他还很年轻,如今再次来到这里,已经白发苍苍,感慨万千。
第二部分:“石径萦纡入云端,千峰万壑尽收眼。”这里,作者描绘了自己沿着石径登上弥陀岩的过程,一路上可以看到云雾缭绕、山峰叠嶂的壮丽景色。
第三部分:“佛光普照三千界,法雨滋润万物生。”这里,作者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虔诚之情,认为佛法可以普照三千世界,给众生带来福祉和恩泽。
第四部分:“此去经年应不返,白云深处有人家。”最后,作者表示自己这次游览弥陀岩可能是最后一次了,但他仍然会怀念这里的美景和佛教文化。
总的来说,《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是一首优美的山水田园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佛教文化的热爱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