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汪颜复秋江堂》 拂衣何必归沧洲,黟水不减沧江流。

拂衣何必归沧洲,黟水不减沧江流。

意思:拂衣为什么一定要回去沧洲,黔水不亚于沧江流。

出自作者[宋]汪炎昶的《汪颜复秋江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拂衣何必归沧洲,黟水不减沧江流》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拂衣何必归沧洲,黟水不减沧江流”,诗人以“沧洲”借指归隐之地,表达出一种对归隐的淡然态度。而“黟水”则象征着山水之美,与“沧江流”相比,毫不逊色。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欣赏,也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 颔联“本有渔砚带苍藓,且无叠鼓惊眠鸥”,诗人以“渔砚”象征着他的隐逸生活,而“苍藓”则代表着自然之美。这里表达出他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同时,“且无叠鼓惊眠鸥”也表现出他对自然之美的尊重,没有惊扰到鸥鸟的生活。 颈联“风洋霞光笛声晚,云压雁影芒花秋”,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晚景图,风、洋、霞光、笛声、云、雁影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而“芒花秋”则象征着秋天的丰收和宁静。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尾联“客子还能念乡土,今年更作新安游”,诗人表示,虽然他热爱山水和生活,但他也关心乡土,愿意为家乡的新安游而尽一份力。这也表现出他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之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家乡的深情厚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拂衣何必归沧洲,黟水不减沧江流。
本有渔砚带苍藓,且无叠鼓惊眠鸥。
风洋霞光笛声晚,云压雁影芒花秋。
客子还能念乡土,今年更作新安游。

关键词解释

  • 沧江

    读音:cāng jiāng

    繁体字:滄江

    意思:(沧江,沧江)
    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苍色,故称。
      ▶南朝·梁·任昉《赠郭桐庐》诗:“沧江路穷此,湍险方自兹。”
      ▶唐·陈子昂《群公集毕氏林亭》诗:“子牟恋

  • 不减

    读音:bù jiǎn

    繁体字:不減

    英语:imperishability

    意思:(不减,不减)

     1.不次于,不少于。
      ▶晋·陆机《演连珠》之四七:“臣闻虐暑熏天,不减坚冰之

  • 何必

    读音:hé bì

    繁体字:何必

    短语:何苦

    英语:there is no need

    意思:
     1.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年钧择贤

  • 拂衣

    读音:fú yī

    繁体字:拂衣

    意思:
     1.提起或撩起衣襟。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叔向﹞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
      ▶杜预注:“拂衣,褰裳也。”
      ▶晋·葛洪《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