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衣何必归沧洲,黟水不减沧江流。
意思:拂衣为什么一定要回去沧洲,黔水不亚于沧江流。
出自作者[宋]汪炎昶的《汪颜复秋江堂》
全文赏析
这首诗《拂衣何必归沧洲,黟水不减沧江流》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联“拂衣何必归沧洲,黟水不减沧江流”,诗人以“沧洲”借指归隐之地,表达出一种对归隐的淡然态度。而“黟水”则象征着山水之美,与“沧江流”相比,毫不逊色。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欣赏,也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
颔联“本有渔砚带苍藓,且无叠鼓惊眠鸥”,诗人以“渔砚”象征着他的隐逸生活,而“苍藓”则代表着自然之美。这里表达出他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同时,“且无叠鼓惊眠鸥”也表现出他对自然之美的尊重,没有惊扰到鸥鸟的生活。
颈联“风洋霞光笛声晚,云压雁影芒花秋”,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晚景图,风、洋、霞光、笛声、云、雁影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而“芒花秋”则象征着秋天的丰收和宁静。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尾联“客子还能念乡土,今年更作新安游”,诗人表示,虽然他热爱山水和生活,但他也关心乡土,愿意为家乡的新安游而尽一份力。这也表现出他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水之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欣赏,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家乡的深情厚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