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谢传宣州安道郎中送宣城笔》 老里苦吟翻作拙,捻须枉断两三茎。

老里苦吟翻作拙,捻须枉断两三茎。

意思:老里辛苦吟翻作笨拙,捻须枉断两三根。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谢传宣州安道郎中送宣城笔》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忽惊骑吏叩柴荆,厚禄移书访死生。》,作者是宋朝诗人郭印。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忽惊骑吏叩柴荆,厚禄移书访死生。”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个骑着驴的官吏敲响了诗人居住的柴门,带着厚重的俸禄,询问诗人的生死。这不仅揭示了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打扰的不满和无奈。 接下来的四句“今日犹迟传岩雨,前身端是谢宣城。”是对前两句情境的具体描绘,描述了诗人今天还在迟疑是否要去接受传岩的雨,仿佛前身就是东晋的谢宣城一样。这里借用了谢宣城这一历史人物的身份和事迹,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身份和前程的深深思考。 “解包兔颖霜盈把,试墨山泉月一泓。”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准备写作的状态,解开包裹,拿出霜盈把的毛笔,尝试在山泉旁取水,月光下的墨池。这表现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老里苦吟翻作拙,捻须枉断两三茎。”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老苦吟,反而变得笨拙的无奈和感慨。诗人捻须苦思,竟然捻断了数根胡须,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执着和艰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生活状态和文学创作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忽惊骑吏叩柴荆,厚禄移书访死生。
今日犹迟传岩雨,前身端是谢宣城。
解包兔颖霜盈把,试墨山泉月一泓。
老里苦吟翻作拙,捻须枉断两三茎。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两三

    读音:liǎng sān

    繁体字:兩三

    意思:(两三,两三)
    几个。表示少量。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唐·皎然《舟行怀阎士和》诗:“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

  • 苦吟

    读音:kǔ yín

    繁体字:苦吟

    意思:反覆吟咏,苦心推敲。言做诗极为认真。
      ▶唐·冯贽《云仙杂记•苦吟》:“孟浩然眉毫尽落,裴祐袖手,衣袖至穿,王维至走入醋瓮,皆苦吟者也。”
      ▶宋·梅尧臣《还吴长文舍人诗卷》

  • 翻作

    读音:fān zuò

    繁体字:翻作

    英语:compose

    详细释义:按照旧曲谱制作新词。唐?白居易?琵琶行:『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