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崇庆寺壁》 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

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

意思:十口沟壕等一身,半年千里断了音讯。

出自作者[唐]温宪的《题崇庆寺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一段。诗中描绘了诗人在长安城下,面对十口沟隍(指京城内外的护城河)和千里之遥的距离,感叹自己孤独无依、心如死灰的心境。 首句“十口沟隍待一身”,表达了诗人身处京城,四周环绕着护城河的景象。这里的“十口”形容护城河的数量之多,而“沟隍”则是指护城河。诗人将自己比作“一身”,意味着他在这个庞大的城市中显得渺小无助。 第二句“半年千里绝音尘”,诗人提到自己已经离开家乡半年,跨越了千里之遥,与亲人朋友失去了联系。这里的“绝音尘”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与故乡隔绝的孤独状态。 第三句“鬓毛如雪心如死”,诗人以自己的鬓发如雪和心如死灰来形容自己内心的苍凉和绝望。这里的“鬓毛如雪”暗示了诗人年事已高,而“心如死灰”则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失望和无奈。 最后一句“犹作长安下第人”,诗人表示自己虽然身处繁华的长安城,但仍然是一个失意的士子。这里的“长安下第人”指的是未能通过科举考试的士子,他们往往流落于京城,生活艰辛。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自身处境的描绘,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无助和绝望。同时,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得这种情感更加深刻和感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
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

关键词解释

  • 音尘

    解释

    音尘 yīnchén

    [news] 音信;消息

    五年隔阔音尘断

    引用解释

    1.音信,消息。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之十:“故乡隔兮音尘絶,哭无声兮气将咽。”《文选·谢庄<月赋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 沟隍

    读音:gōu huáng

    繁体字:溝隍

    意思:(沟隍,沟隍)
    没有水的城壕。泛指沟壑。
      ▶唐·温宪《题崇庆寺壁》诗:“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
      ▶宋·梅尧臣《依韵和宋中道见寄》:“已甘老死填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