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燕山亭·河汉风情》 朱邸高宴簪缨,正歌吹瑶台,舞翻宫袖。

朱邸高宴簪缨,正歌吹瑶台,舞翻宫袖。

意思:朱府邸宴饮官僚们,正歌吹瑶台,舞翻宫袖。

出自作者[宋]曾觌的《燕山亭·河汉风情》

全文创作背景

《燕山亭·河汉风情》是宋朝词人曾觌创作的一首词,其创作背景与宋代的历史背景以及曾觌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 首先,从宋代的历史背景来看,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整个宋朝期间,外族入侵、内乱频发,国家始终处于分裂和危机之中。这种时代背景对文人的心态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许多词人通过诗词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感慨。 其次,从曾觌的个人经历来看,他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修养和忧国忧民情怀的词人。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和思考,同时也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 综合以上背景,曾觌创作《燕山亭·河汉风情》这首词时,可能是在借景抒怀,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自己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感慨。同时,词中也可能蕴含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河汉风情,庭户夜凉,皓月澄秋时候。
冰鉴乍开,跨海飞来,光掩满天星斗。
四卷珠帘,渐移影、宝阶鸳甃。
还又。
看岁岁婵娟,向人依旧。
朱邸高宴簪缨,正歌吹瑶台,舞翻宫袖。
银管竞酬,棣萼相辉,风流古来谁有。
玉笛横空,更听彻、裳霓三奏。
难偶。
拚醉倒、参横晓漏。
作者介绍
曾觌(1109-1180)字纯甫,号海野老农,汴京(今河南开封)人。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以寄班祗候与龙大渊同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受禅,以潜邸旧人权知阁门事。与龙大渊朋比为奸,恃宠干政,广收贿赂,权势颇盛。出为福建、浙东总管。乾道七年(1171年),迁承宣使、节度使。淳熙元年(一一七四),除开府仪同三司。七年卒,年七十二。《宋史》卷四七零有传。今录诗二首。其词语言婉丽,风格柔媚。

关键词解释

  • 簪缨

    读音:zān yīng

    繁体字:簪纓

    英语:high-ranking official

    意思:(簪缨,簪缨)
    古代官吏的冠饰。比喻显贵。
      ▶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姑洗三月》:

  • 瑶台

    读音:yáo tái

    繁体字:瑤檯

    英语:a tower-like building ornamented with gems

    解释:美玉砌成的华丽楼台,传说为神仙所居住客醉瑶台。

  • 朱邸

    读音:zhū dǐ

    繁体字:朱邸

    意思:汉诸侯王第宅,以朱红漆门,故称朱邸。后泛指贵官府第。
      ▶《文选•谢朓<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唯待青江可望,候归艎于春渚;朱邸方开,效蓬心于秋实。”
      ▶李善注引《史记》

  • 高宴

    读音:gāo yàn

    繁体字:高宴

    意思:亦作“高讌”。
     盛大的宴会。
      ▶南朝·梁·沈约《八咏诗•解佩去朝市》:“充待诏于金马,奉高宴于柏梁。”
      ▶《隋书•音乐志下》:“载择良辰,式陈高宴。”

  • 正歌

    读音:zhèng gē

    繁体字:正歌

    意思:古代典礼中规定使用的乐歌之一种。行礼时用。
      ▶《仪礼•燕礼》:“大师告于乐正曰:‘正歌备。’”郑玄注:“正歌者,升歌及笙各三终,间歌三终,合乐三终。”
      ▶南朝·梁·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