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挽余忠愍公》 尚忆绣衣行部日,遗民挥涕浙河东。

尚忆绣衣行部日,遗民挥涕浙河东。

意思:还记得绣衣行部天,遗民挥泪浙河东。

出自作者[明]叶杞的《挽余忠愍公》

全文赏析

《挽余忠愍公》是明代诗人叶杞创作的一首挽诗。这首诗是叶杞为纪念他的好友、同乡余大猷而作,表达了他对余大猷的深切怀念和对其忠诚、正直品质的赞美。 首先,从诗歌的结构上看,这首诗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结构严谨,韵律和谐。前两句“平生忧国愿年丰,谏草如山血泪浓”直接点明了余大猷的忧国情怀和忠诚品质。接下来的两句“乾坤一掷孤臣去,风雨千秋万古忠”则进一步强调了余大猷为国家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其忠诚精神的永恒价值。最后两句“魂兮归来哀江南,吊古空馀泪满衫”则表达了诗人对余大猷的深切怀念和对江南故土的无尽哀思。 其次,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这首诗通过对余大猷生平事迹的回顾,展现了他忠诚、正直的品质。诗中提到余大猷“平生忧国愿年丰”,表明他关心国家大事,希望国家繁荣昌盛;“谏草如山血泪浓”,则表现了他为了国家利益,敢于直言进谏,甚至不惜流血流泪。这些内容都充分体现了余大猷的忠诚品质。 再次,从诗歌的情感上看,这首诗充满了悲壮、哀怨之情。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余大猷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江南故土的无尽哀思。这种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余大猷的敬仰之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心。 总之,《挽余忠愍公》这首诗通过严谨的结构、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忠诚、正直的英雄形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为我们了解明代士人的精神风貌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淮江风急鸟蛇空,特立旌旄板荡中。
万里孤悬班定远,满城忠烈汉臧洪。
琼林星汉回文运,皖国云山誓武功。
尚忆绣衣行部日,遗民挥涕浙河东。

关键词解释

  • 浙河

    读音:zhè hé

    繁体字:浙河

    意思:即浙江。
      ▶唐·元稹《送王十一郎游剡中》诗:“越州都在浙河湾,尘土消沉景象闲。”
      ▶宋·刘克庄《忆秦娥》词:“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参见“浙江”。

  • 绣衣

    读音:xiù yī

    繁体字:綉衣

    意思:(绣衣,绣衣)

     1.彩绣的丝绸衣服。古代贵者所服。今多指饰以刺绣的丝质服装。
      ▶《左传•闵公二年》:“﹝卫懿公﹞与夫人绣衣,曰:‘听于二子!’”
      ▶《

  • 遗民

    读音:yí mín

    繁体字:遺民

    英语:adherents of a former dynasty

    意思:(遗民,遗民)

     1.亡国之民;前朝留下的老百姓。
      ▶《左传•哀公四

  • 行部

    读音:xíng bù

    繁体字:行部

    意思:谓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
      ▶《汉书•朱博传》:“吏民欲言二千石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三年》:“五月,徐温行部至昇州,爱其繁富。

  • 河东

    读音:hé dōng

    繁体字:河東

    英语:east of a river

    意思:(河东,河东)
    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左传•僖公十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