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史诗·濡须桥》 天心不与金陵便,高步何由得渡江。

天心不与金陵便,高步何由得渡江。

意思:天心不与金陵方便,高步怎么能够渡过长江。

出自作者[唐]胡曾的《咏史诗·濡须桥》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是《徒向濡须欲受降,英雄才略独无双。天心不与金陵便,高步何由得渡江》。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描述了一次历史事件,即濡须口受降。濡须口是三国时期孙权亲自到濡须口去视察曹操所设的防线,并接受曹休的投降。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赞叹之情。 首句“徒向濡须欲受降,英雄才略独无双。”描绘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这里,“徒向濡须”指的是孙权亲自到濡须口视察曹操所设的防线,接受曹休的投降。“欲受降”则表达了孙权的英勇和智慧,他能够接受敌人的投降,展现了他的大将风度。而“英雄才略独无双”则是对孙权的赞美,他不仅有勇有谋,而且才情无双,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天心不与金陵便,高步何由得渡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这里,“天心”指的是历史的进程和天意。“金陵”指的是孙权后来建立的东吴的都城。“便”在这里表示便利、顺利的意思。诗人通过“天心不与金陵便”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即历史的进程并没有给予东吴顺利发展的机会。而“高步何由得渡江”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即希望未来的历史能够给予英雄人物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施展才华,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诗中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一定的哲理,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思考历史和未来的发展。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徒向濡须欲受降,英雄才略独无双。
天心不与金陵便,高步何由得渡江。

关键词解释

  • 渡江

    读音:拼音:dù jiāng 五笔:iyia

    渡江的解释

    使用船舶、竹筏等工具横穿江河。

    词语分解

    • 渡的解释 渡 ù 横过水面:渡船。渡桥。渡河。摆渡。强渡。远渡重洋。 由此到彼:渡过难关。 转手,移交:引渡。 过河的地方
  • 金陵

    读音:jīn líng

    繁体字:金陵

    英语:Nanjing

    意思:
     1.古邑名。今南京市的别称。
      ▶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石城山)设金陵邑。

  • 天心

    读音:tiān xīn

    繁体字:天心

    英语:right overhead; God\'s will; the will of Heaven

    意思:
     1.犹天意。
      ▶《书•咸有一德》:

  • 不与

    读音:bù yǔ

    繁体字:不與

    英语:do not grant

    详细释义:1.不给。文选?卢谌?览古诗:『与之将见卖,不与恐致患。』三国演义?第六回:『衮州太守刘岱,问东郡太守乔瑁借粮。

  • 由得

    读音:yóu de

    繁体字:由得

    意思:任凭。
      ▶《说岳全传》第三回:“放屁!做了将军,由得我做主,怎么就不许走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他偏不肯就说出这里面的道理来,故意取笑,由得那鸦片鬼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