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满庭芳 和霭戒师师父》 子细研穷正觉,并段差殊。

子细研穷正觉,并段差殊。

意思:仔细研究研究正觉得,同时段差不同。

出自作者[元]马钰的《满庭芳 和霭戒师师父》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戒师和尚的,他是一位通儒、禅师和道士,具有深厚的智慧和修行。诗中用了一些象征和隐喻,表达了对戒师和尚的敬仰和赞美。 首先,诗中提到“戒师和尚,可称吾徒”,表达了对戒师和尚的高度认可和尊敬。接着,“明禅悟道通儒”,说明戒师和尚不仅精通禅宗的修行,还通晓儒家的学问,这表明他是一位全面的人才。 “子细研穷正觉,并段差殊”,表达了戒师和尚对真理的深入研究和探索,以及他对不同教派的包容和理解。这里的“段”可能指的是不同的教派或学说。 “温良恭俭让礼,生老病死苦嗟吁”,这里用了一种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人生各种苦难的感叹,同时也强调了修行的重要性。 “当修进,炼木金水火,土证无馀”,这里描述了戒师和尚的修行过程,炼金木水火土,象征着修行中的各种方法和步骤。 “三教门人省悟,忘人我,宜乎共处茅庐”,这里表达了戒师和尚对不同教派门人的启示和引导,使他们能够相互理解、包容和共处。 “物外玄谈,句句营养毗卢。常怀博施济众”,这两句表达了戒师和尚的智慧和慈悲,他的话语充满营养,能够滋养众生,并且他常常怀有博爱众生的心愿。 “气神和、丹结明珠。归兜率,向大罗,蓬岛同居”,这里描述了戒师和尚的修行成果,气神和合、丹结明珠,最终他回归了佛教的宇宙观——兜率净土和大罗天,与众多神仙居住的蓬莱仙岛。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戒师和尚的智慧、修行和慈悲,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包容、理解和共处的理念,鼓励不同教派门人相互理解、包容和共处。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戒师和尚,可称吾徒。
明禅悟道通儒。
子细研穷正觉,并段差殊。
温良恭俭让礼,生老病死苦嗟吁。
当修进,炼木金水火,土证无馀。
三教门人省悟,忘人我,宜乎共处茅庐。
物外玄谈,句句营养毗卢。
常怀博施济众,气神和、丹结明珠。
归兜率,向大罗,蓬岛同居。

关键词解释

  • 子细

    引用解释

    1.认真、细致;细心。《魏书·源怀传》:“ 怀 性宽容简约,不好烦碎,恒语人曰:‘为贵人,理世务当举纲维,何必须太子细也。譬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斧斤不平,斲削不密,非屋之病也。’” 唐 李德裕 《续得高文端贼中事宜四状》:“昨日 高文端 到宅辞臣,因子细问得贼中事宜。” 宋 杨万里 《又题寺后竹亭》

  • 正觉

    读音:zhèng jué

    繁体字:正覺

    英语:sambodhi

    反义词: 烦恼

    详细释义:佛陀。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十三:『声闻种性,暖顶已生,容可转成无

  • 研穷

    读音:yán qióng

    繁体字:研窮

    意思:(研穷,研穷)

     1.详细追查审问。
      ▶宋·范仲淹《答窃议》:“而梁坚弹奏滕使过钱十六万贯,有数不明。及置狱研穷,才用三千余贯,复有所归,无分毫入己,是未见贪

  • 差殊

    读音:chà shū

    繁体字:差殊

    意思:I
    差错。
       ▶《旧唐书•崔仁师传》:“仁师后为度支郎中,尝奏支度财物数千言,手不执本,太宗怪之,令黄门侍郎杜正伦赍本,仁师对唱,一无差殊。”
    II
    差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