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钟山寺避暑勉二三子》 清凉会拟归莲社,沈湎终须弃竹林。

清凉会拟归莲社,沈湎终须弃竹林。

意思:清凉会准备回家莲社,沉湎于必须放弃竹林。

出自作者[唐]李建勋的《钟山寺避暑勉二三子》

全文赏析

这首诗《楼台虽少景何深,满地青苔胜布金。松影晚留僧共坐,水声闲与客同寻。》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清幽环境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诗中描绘了楼台虽少,但景色深邃,满地青苔如金。松树的影子在傍晚时分与僧人一同坐下,水声则与客人一同寻觅。这些描绘展现了一个清幽、宁静的环境,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心境。 其次,诗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诗人提到“清凉会拟归莲社”,暗示着他对清净、平和生活的向往;“沈湎终须弃竹林”,则表达了他对过度沉迷于世俗生活的警醒。这两句诗都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寄情于诗词歌赋的热爱。“长爱寄吟经案上,石窗秋霁向千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他喜欢在石窗秋色中吟诗作赋,向千岑展示自己的才华。这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清幽的环境和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艺术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楼台虽少景何深,满地青苔胜布金。
松影晚留僧共坐,水声闲与客同寻。
清凉会拟归莲社,沈湎终须弃竹林。
长爱寄吟经案上,石窗秋霁向千岑。
作者介绍
李建勋[公元八七二年左右至九五二年]字致尧,广陵人,南唐大臣 [1]  。(全唐诗作陇西人。此从唐才子传)约生于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年),卒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年约八十一岁。

少好学能属文,尢工诗。南唐主李昪镇金陵,用为副使,预禅代之策,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昪元五年,(公元九四一年)放还私第。嗣主李璟,召拜司空。以司徒致仕,赐号钟山公,年已八十。时宋齐丘隐居洪州西山,建勋常往造谒致敬。后归高安别墅,一夕,无病而终。建勋著有钟山集二十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关键词解释

  • 竹林

    读音:zhú lín

    繁体字:竹林

    英语:bamboo grove

    意思:
     1.竹子丛生处。
      ▶《山海经•大荒北经》:“﹝附禺之山﹞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
      ▶《

  • 莲社

    读音:lián shè

    繁体字:蓮社

    意思:(莲社,莲社)
    佛教凈土宗最初的结社。
      ▶晋代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与僧俗十八贤结社念佛,因寺池有白莲,故称。
      ▶唐·戴叔伦《赴抚州对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阶》诗之

  • 清凉

    读音:qīng liáng

    繁体字:清涼

    英语:cool; cool and refreshing

    意思:(清凉,清凉)

     1.《楚辞•远游》:“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