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意思:巫山十二峰,都在碧虚中。

出自作者[唐]李端的《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

全文创作背景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的创作背景与巫山的神女故事有关。在古代的传说中,楚襄王曾经梦到与神女相遇,神女飘逸脱俗,美丽动人。这个故事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素材,他们用诗歌来表达对神女的赞美和对爱情的向往。李端的《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巫山高》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借助巫山神女的故事,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
作者介绍
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关键词解释

  • 巫山

    读音:wū shān

    繁体字:巫山

    英语:Mt. Wu, on the Changjiang River by the Three Gorges

    意思:
     1.战国·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尝

  • 十二峰

    引用解释

    亦作“ 十二峯 ”。 1.指 川 、 鄂 边境 巫山 的十二座峰。峰名分别为:望霞、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 唐 李涉 《竹枝词》:“十二峯头月欲低,空聆滩上子规啼。” 前蜀 李珣 《河传》词:“朝云暮雨,依旧十二峰前,猨声到客船。” 明 何景明 《竹枝词》:“十二峯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 瞿塘

  • 十二

    读音:shí èr

    繁体字:十二

    意思:
     1.十分之二。
      ▶《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
      ▶裴骃集解引苏林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 虚中

    读音:xū zhōng

    繁体字:虛中

    意思:
     补义条目
    空中;天空。
    ▶《魏书•礼志一》:“数十人在山上,闻虚中若有音声,声中称万岁云。”

    解释:1.没有杂念﹐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