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代次韵闻砧》 野宿貔貅天一角,树移乌鹊月三更。

野宿貔貅天一角,树移乌鹊月三更。

意思:野外住宿可与猛兽天一角,树移乌鹊月三更。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代次韵闻砧》

全文赏析

这首诗《谁家秋夜捣衣声》是一首深切思念远在边疆戍守的良人的诗篇。诗人通过描绘秋夜中的捣衣声,勾勒出一幅寂静而深情的画面,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首联“谁家秋夜捣衣声,遥忆良人在戍营”,诗人以秋夜中的捣衣声为引子,通过“谁家”这样的疑问,表达出对所有思念远在边疆亲人的人的共鸣。而“遥忆良人在戍营”,则直接点明诗人所思念的对象是在戍边。 颔联“野宿貔貅天一角,树移乌鹊月三更”,进一步描绘了戍边将士的孤寂生活。他们在野外宿营,与一群勇猛的军队——貔貅为伍,月亮已升至三更,乌鹊在树上栖息,时间已经到了深夜。这一联生动地描绘了边疆夜晚的寂静和孤独,同时也暗示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颈联“怨怀想像闺中切,逸韵悠扬枕上清”,诗人开始表达对远在边疆亲人的情感。通过想象她在闺中的生活,表达出深深的思念和关怀。同时,诗人在枕上吟咏出悠扬的诗句,表达出内心的宁静和愉悦。 尾联“砧杵催成岁迟暮,换时亦觉壮心惊”,诗人以砧杵声为结,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寂静。砧杵声是妇女们洗衣时敲打的工具声,在这里诗人借此表达出岁月的流逝。而当时间流逝,自己也即将步入中年时,对将士来说,也会感到一种壮志未酬的惊悸。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夜中的捣衣声为引子,通过描绘边疆将士的孤寂生活和表达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中情景交融,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谁家秋夜捣衣声,遥忆良人在戍营。
野宿貔貅天一角,树移乌鹊月三更。
怨怀想像闺中切,逸韵悠扬枕上清。
砧杵催成岁迟暮,换时亦觉壮心惊。

关键词解释

  • 貔貅

    读音:pí xiū

    繁体字:貔貅

    英语:mythical wild animal

    意思:
     1.古籍中的两种勐兽。
      ▶《逸周书•周祝》:“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为可服?”
      ▶

  • 野宿

    读音:yě sù

    繁体字:野宿

    意思:在野外过夜。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辰、沅、靖州蛮﹞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导之……夜疲则野宿,至三日未厌,则五日,或七日,方散归。”
      ▶

  • 天一

    读音:tiān yī

    繁体字:天一

    意思:
     1.谓与天合而为一。
      ▶《庄子•大宗师》:“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
      ▶郭象注:“安于推移而与化俱去,故乃入于寂寥而与天为一也。”
     

  • 三更

    读音:sān gēng

    繁体字:三更

    英语:depth of the night

    意思:
     1.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子夜变歌一》:“三更开门去,始知子夜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