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洞庭鱼》 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

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

意思:如果下雨前蚂蚁闹,许多在秋季后苍蝇。

出自作者[唐]李商隐的《洞庭鱼》

全文赏析

这首诗《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是一首描绘洞庭湖鱼丰收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和鱼丰收的赞美之情。 首联“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诗人用“可拾”来形容鱼之多,足见其数量之庞大,无需再费力垂罾。这是对洞庭湖鱼丰的直接描绘,给人一种鱼满为患的感觉。 颔联“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形象地描绘了鱼群的活跃和数量之多。它们在湖中像雨前的蚂蚁一样繁忙,比秋后苍蝇还多。这里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鱼群的活跃和数量之多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洞庭湖鱼的利用方式的想象。原本以为鱼鳞可以做成席子,鱼腹可以用来当灯,这进一步展示了鱼之丰富和利用之广泛。 尾联“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诗人用洞庭湖比喻“天池”,象征着广阔无垠的天地。在这里,鱼儿自由自在地遨游,仿佛想要化身为鹏鸟,飞向高远的天空。这既是对洞庭湖美景的描绘,也是对诗人自身抱负的象征。 全诗通过对洞庭湖鱼丰收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也寄寓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生动,比喻形象,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洞庭鱼可拾,不假更垂罾。
闹若雨前蚁,多于秋后蝇。
岂思鳞作簟,仍计腹为灯。
浩荡天池路,翱翔欲化鹏。
作者介绍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关键词解释

  • 雨前

    读音:yǔ qián

    繁体字:雨前

    意思:绿茶的一种。用谷雨前采摘的细嫩芽尖制成,故名。
      ▶宋·苏轼《留题显圣寺》诗:“浮石已干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
      ▶《宋史•食货志下五》:“散茶出淮南、归州、江南、荆湖

  • 秋后

    读音:qiū hòu

    繁体字:秋後

    意思:(秋后,秋后)

     1.立秋以后。
      ▶《魏书•广陵王羽传》:“今始维夏,且待至秋后。”
      ▶唐·杜甫《早秋苦热堆案相仍》诗:“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

  • 多于

    读音:duō yú

    繁体字:多於

    造句:

  • 蚁多

    读音:yǐ duō

    繁体字:蟻多

    意思:(蚁多,蚁多)
    比喻众多。
      ▶唐·沈亚之《西边患对》:“而西戎则不然,其众蚁多,包山川沮陆之利。”

    解释:1.比喻众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