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愿因角黍询遗俗,可鉴前王惑巧言。

愿因角黍询遗俗,可鉴前王惑巧言。

意思:希望通过角黍询问传统,可以借鉴前代帝王迷惑花言巧语。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帝合六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怀念屈原,表达了对屈原高尚品格和坦荡胸怀的敬仰,以及对忠良被逐、佞邪当道的社会现实的愤慨。 首两句“楚国因谗逐屈原,终身无复入君门”,直接点明屈原被谗言所陷,被迫离开朝廷,流落楚国,最终投江而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同情和对谗言的愤怒。诗人用“逐”字表达了对屈原被排挤的愤慨,用“无复”表达了屈原失去政治舞台后的孤独和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愿因角黍询遗俗,可鉴前王惑巧言”则是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通过端午节包粽子等习俗来询问楚国的遗老,了解屈原的故事,从而对历代君王被巧言所迷惑的教训有所借鉴。这两句既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屈原的故事,表达了对忠良被逐、佞邪当道的社会现实的愤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望。诗人通过对屈原的赞美,也表达了对高尚品格和坦荡胸怀的敬仰,以及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诗,通过屈原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楚国因谗逐屈原,终身无复入君门。
愿因角黍询遗俗,可鉴前王惑巧言。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可鉴

    读音:kě jiàn

    繁体字:可鑒

    意思:(可鉴,可鉴)
    可以照物。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三:“妃子琵琶,其木温润如玉,光耀可鉴。”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

  • 角黍

    读音:jiǎo shǔ

    繁体字:角黍

    意思:食品名。即粽子。以箬叶或芦苇叶等裹米蒸煮使熟。状如三角,古用黏黍,故称。
      ▶《太平御览》卷八五一引晋·周处《风土记》:“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

  • 遗俗

    读音:yí sú

    繁体字:遺俗

    意思:(遗俗,遗俗)

     1.前代留传下来的风俗习惯。
      ▶《孟子•公孙丑上》:“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
      ▶唐·刘禹锡《答饶州元使君书

  • 巧言

    读音:qiǎo yán

    繁体字:巧言

    英语:beguiling words

    意思:表面上好听而实际上虚伪的话。
      ▶《诗•小雅•雨无正》:“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处休。”
      ▶《汉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