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依处士坟前竹,不爱都人担上花。
意思:宁依照处士坟前的竹子,不喜欢都人挑上的花。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诸人颇有和余百梅诗者各赋一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诗至中山不可加,直将幽澹扫秾华。宁依处士坟前竹,不爱都人担上花。老子骚魂常住世,郎君吟笔又名家。遥知丈室无天女,纸帐香篝瘦影斜》。这首诗的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以及对清雅、自然、朴素、真实之美的追求。
首联“诗至中山不可加,直将幽澹扫秾华。”中,“中山”是一个象征,代表了诗歌艺术的至高境界,不加修饰,自然朴素,如同山中的自然景色,清新脱俗。而“幽澹”则是对诗歌风格的一种描述,它强调的是一种淡雅、清新的美感,不追求浮华和艳丽。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诗歌自然、朴素之美的追求。
颔联“宁依处士坟前竹,不爱都人担上花。”中,“处士坟前竹”代表了自然、朴素之美,不追求繁华和富贵,只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淡泊。“都人担上花”则代表了繁华和富贵,是许多人所追求的。这一联通过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对自然、朴素之美的追求。
颈联“老子骚魂常住世,郎君吟笔又名家。”中,“老子骚魂”是对自己的自嘲,表达了自己对于诗歌艺术的执着和热爱,如同屈原的骚魂,永不停息。“郎君吟笔”则是对自己儿子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儿子的期望和自豪。
尾联“遥知丈室无天女,纸帐香篝瘦影斜。”中,“丈室”代表了清雅、简朴的环境,“无天女”则表达了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纸帐香篝”则代表了一种朴素、自然的生活方式,“瘦影斜”则表达了一种孤独、清高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朴素之美的追求。它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对于诗歌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脱俗,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