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教客子知寒食,时有梨花一树明。
意思:所以教客人你知道寒食节,当时有梨花一树明。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
全文创作背景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组山水田园诗,共有十二首。这组诗描绘了作者在青溪道中乘船游览时所见所闻的美景,展现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创作背景:
方回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代。然而,尽管战乱不断,南宋时期的文化艺术却得到了空前的繁荣。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诗歌、绘画等艺术创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宋文化。方回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山水田园为主题,表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这组诗以清新、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诗人通过对山水、田园、人物等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以下是其中一首的赏析:
第一首: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其一
山色远随天去尽,江流无尽日西斜。
行人欲渡何须问,满目青山便是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站在船上,眺望远方,看到山峦连绵起伏,随着天空的延伸而逐渐消失。江水悠悠流淌,似乎永无止境。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认为眼前的青山绿水就是自己的家园。这里的“行人欲渡何须问”一句,意味着诗人已经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无需再去寻找。整首诗意境优美,给人以宁静、恬淡的感觉。
总的来说,《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这组诗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组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墨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