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蓟北寒月作》 寂寞谁相问,迢迢天一涯。

寂寞谁相问,迢迢天一涯。

意思:寂寞谁来问,天涯迢迢。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蓟北寒月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风光的诗,通过对蓟门雪景、边塞风霜、古屋严风、清吟远望等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内心孤独。 首联“蓟门寒到骨,战碛雁相悲”,直接点明边塞的寒冷和战争的残酷。蓟门是边塞重镇,寒气逼人,大雪纷飞,如同战场的碛地上的大雁一样,彼此悲鸣。这里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寒冷和战争的悲凉。 颔联“古屋不胜雪,严风欲断髭”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景象。古屋虽然坚固,但仍然无法抵挡严冬的暴风雪,连诗人的胡须都被风吹得几乎要断掉。这里通过描写古屋和严风,进一步突显了边塞的严寒和荒凉。 颈联“清吟得冷句,远念失佳期”,则表达了诗人在寒冷中清吟而得冷句,但思绪却远念而失去了美好的时光。这里既有对边塞生活的感慨,也有对家乡的思念。 尾联“寂寞谁相问,迢迢天一涯”,诗人孤独地面对边塞的荒凉和寒冷,无人问津,只有迢迢天涯相隔。这里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寞,同时也揭示了边塞生活的孤独和寂寞。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内心孤独。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蓟门寒到骨,战碛雁相悲。
古屋不胜雪,严风欲断髭。
清吟得冷句,远念失佳期。
寂寞谁相问,迢迢天一涯。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天一

    读音:tiān yī

    繁体字:天一

    意思:
     1.谓与天合而为一。
      ▶《庄子•大宗师》:“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
      ▶郭象注:“安于推移而与化俱去,故乃入于寂寥而与天为一也。”
     

  • 迢迢

    读音:tiáo tiáo

    繁体字:迢迢

    短语:不远千里 遥 遥遥 十万八千里 万水千山 天各一方 千里迢迢 遐 天涯海角 天南海北

    英语:far away

    意思:

  • 寂寞

    读音:jì mò

    繁体字:寂寞

    短语:寂 众叛亲离 落寞

    英语:lonesome

    意思:
     1.空虚无物。
      ▶《吕氏春秋•审分》:“是故于全乎去能,于假乎

  • 一涯

    读音:yī yá

    繁体字:一涯

    意思:一方。
      ▶《文选•古诗<行行重行行>》:“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李善注引《广雅》:“涯,方也。”
      ▶唐·高适《重阳》诗:“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