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

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

意思:你我都像失去,云山难道不同调。

出自作者[唐]李白的《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一种对禅宗冥想的深刻理解和对禅修的赞美。 首先,“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深陷于巨大梦境中的人,只有他自己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这是一种对自我觉醒和独立思考的赞美。 “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描绘了禅修过程中的身体变化,仿佛风火般的燃烧,仿佛是在假装的容貌中,这是对禅修过程中身体和精神变化的生动描绘。 “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表达了通过禅修,人们可以消除困惑和疑虑,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精髓。 “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描绘了禅修者通过专注观察自己的身体,从而获得对寂静的照明的理解,这是对禅修中内观和理解的赞美。 “郎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表达了当一个人能够清晰地理解过去和未来的界限时,他就会理解到禅修的奇妙之处。 “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表达了作者感到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个禅修者,并受到了他的邀请来进行禅修。 “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描绘了禅修中的一种境界,即自我和世界都消失了,云山之间的和谐共鸣。 “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进一步描绘了禅修带来的精神变化,如同清风在虚空中吹过,明月在谈笑之间照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禅修的赞美和描述,通过冥想和内观,人们可以获得对自我、世界和精神的深刻理解,从而达到一种宁静、和谐和自由的境界。这是一种对精神生活的赞美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
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
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
郎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
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
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
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
怡然青莲宫,永愿恣游眺。
作者介绍 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关键词解释

  • 云山

    读音:yún shān

    繁体字:雲山

    意思:(云山,云山)

     1.云和山。
      ▶南朝·梁·吴均《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暧,花雾共依霏。”
      ▶唐·王昌龄《过华阴》诗:“云起太华山,

  • 彼我

    读音:bǐ wǒ

    繁体字:彼我

    意思:他和我;彼此。
      ▶汉·扬雄《解嘲》:“世异事变,人道不殊,彼我易时,未知何如。”
      ▶《晋书•王羲之传》:“夫庙算决胜,必宜审量彼我,万全而后动。”
      ▶唐·刘知几

  • 殊调

    读音:shū diào

    繁体字:殊調

    意思:(殊调,殊调)
    与众不同的格调、意趣。
      ▶唐·王昌龄《观<江淮名胜图>》诗:“沙门既云灭,独往岂殊调!”唐·李白《上李邕》诗:“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