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禅僧相借问,旧时佛法不如今。
意思:请问这两个禅僧相,过去佛教不如现在。
出自作者[宋]释印肃的《颂证道歌·证道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关于禅宗的,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思想和传统的深深理解和感悟。
首句“去圣远兮邪见深”,表达了作者对禅宗历史变迁的感慨。这里的“圣”可以理解为禅宗的创始人或代表人物,也就是禅宗的“圣道”。作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古老的、正确的禅宗观念和教诲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深层次的、更复杂的邪见。
第二句“祖师肚裹觅知音”,则表达了作者对禅宗内在精神的追求。作者认为,禅宗的精髓和智慧并非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它需要我们去深入体验和领悟。在禅师的内心深处寻找知音,就是寻找对禅宗精神的理解和领悟。
第三句“两个禅僧相借问”,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寻求和理解的过程。在这里,两个禅僧代表了两个不同的理解层次,他们通过对话和交流,试图借此找到更深层次的禅宗智慧。这反映了作者对禅宗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也表达了他对禅宗精神的尊重和敬仰。
最后一句“旧时佛法不如今”,是对禅宗传统的反思和评价。作者认为,过去的佛法(即传统的禅宗教诲)并不如现在的佛法(即新的理解和体验)来得更加深刻和有效。这既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禅宗思想和传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禅宗精神的尊重和敬仰。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理解和领悟需要我们深入体验和思考,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文字和概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