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 一掬灵均泪,千年湘水文。

一掬灵均泪,千年湘水文。

意思:一掬灵均泪,千年湘江水文。

出自作者[唐]孟郊的《楚竹吟酬卢虔端公见和湘弦怨》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握中有新声》是一首对音乐的赞美诗。它通过描绘音乐的魅力和力量,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首先,诗中提到了“握中有新声”,这表明诗人手中持有新曲,暗示着这首曲子是新的、独特的,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接着,“楚竹人未闻。识音者谓谁,清夜吹赠君”这句话表达了这首曲子的独特性和神秘性。它像竹笛一样美妙,但还没有被人们所熟知。只有那些懂得音乐的人才会在寂静的夜晚为诗人吹奏这首曲子。 “昔为潇湘引,曾动潇湘云。一叫凤改听,再惊鹤失群。”这几句诗描绘了音乐的震撼力。它曾经引发过潇湘的云彩,使凤凰改变听音乐的喜好,惊吓到鹤群。这表明音乐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它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江花匪秋落,山日当昼曛。”这两句诗描绘了音乐与自然景色的融合。音乐像江花一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开放;又像山日一样,无论白天黑夜都能照耀大地。这进一步强调了音乐的普遍性和永恒性。 最后,“众浊响杂沓,孤清思氛氲。欲知怨有形,愿向明月分。一掬灵均泪,千年湘水文。”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感激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音乐使人们摆脱了世俗的纷扰和杂音,使人们能够思考和感受更深层次的东西。诗人希望通过明月和泪水来分享音乐的美丽和力量,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音乐的诗篇,它通过描绘音乐的魅力和力量,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它鼓励人们摆脱世俗的纷扰和杂音,追求更深层次的东西,同时也表达了对音乐的感激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握中有新声,楚竹人未闻。
识音者谓谁,清夜吹赠君。
昔为潇湘引,曾动潇湘云。
一叫凤改听,再惊鹤失群。
江花匪秋落,山日当昼曛。
众浊响杂沓,孤清思氛氲。
欲知怨有形,愿向明月分。
一掬灵均泪,千年湘水文。
作者介绍 孟郊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唐宪宗元和九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军,乃偕妻往赴,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关键词解释

  • 湘水

    读音:xiāng shuǐ

    繁体字:湘水

    意思:即湘江。
      ▶汉·东方朔《七谏•哀命》:“测汨罗之湘水兮,知时固而不反。”
      ▶唐·杜甫《建都十二韵》:“永负汉庭哭,遥怜湘水魂。”
      ▶鲁迅《湘灵歌》:“

  • 千年

    读音:qiān nián

    繁体字:千年

    英语:millenary

    意思:极言时间久远。
      ▶晋·陶渊明《輓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 一掬

    读音:yī jū

    繁体字:一掬

    意思:亦作“一匊”。
     两手所捧(的东西)。亦表示少而不定的数量。
      ▶《诗•小雅•采绿》:“终朝采绿,不盈一匊。”
      ▶毛传:“两手曰匊。”
      ▶《文子•上德》:

  • 灵均

    引用解释

    1. 战国 楚 文学家 屈原 字。《楚辞·离骚》:“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及 灵均 唱《骚》,始广声貌。”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和徐斯远韵》词:“兰佩芳菲无人问,叹 灵均 ,欲向 重华 诉。” 李大钊 《青春》:“ 湘水 灵均 ,兴春秋代序之感。”

    2.泛指词章之士

  • 水文

    解释

    水文 shuǐwén

    [hydrology] 指自然界中水的变化、运动等的各种现象

    蒋家沟频繁地爆发大规模的泥石流,长期遭受泥石流的灾害,是和这一带的地质构造、水文、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分不开的。——《一次大型的泥石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