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绝岛山寺》 骇浪摇空阔,灵山厌渺漫。

骇浪摇空阔,灵山厌渺漫。

意思:骇浪摇空宽,灵山满足变得浪漫。

出自作者[唐]崔涂的《题绝岛山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绝岛跨危栏,登临到此难》是一首描绘登临绝岛高楼的情景和感受的诗。通过对夕阳、高鸟、疏雨、骇浪、灵山等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登临远眺时的感慨和思乡之情。 首联“绝岛跨危栏,登临到此难”,诗人描述了自己站在高楼的危栏上,俯瞰绝岛的情景,表达了登临的艰难和不易。这里的“绝岛”指的是高楼之高,站在高楼上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给人一种壮观的感受。而“危栏”则是指高楼的栏杆,因为站在高楼上,栏杆显得格外重要,是保持身体平衡和安全的重要工具。 颔联“夕阳高鸟过,疏雨一钟残”描绘了夕阳和疏雨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时间的感慨。夕阳西下,鸟儿在空中飞翔,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疏雨敲打钟声,给人一种宁静和悠远的感受。这两句诗将自然景色和时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间的感慨。 颈联“骇浪摇空阔,灵山厌渺漫”则描绘了骇浪和灵山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骇浪”指的是大海的波涛,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受;而“灵山”则是指家乡的山峦,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诗将自然力量和家乡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尾联“那堪更回首,乡树隔云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远方的感慨。诗人登高远望,看到远处的家乡树木在云端若隐若现,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这里的“乡树”指的是家乡的树木,而“云端”则是指远方的天空,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远方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登临绝岛高楼的情景和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对夕阳、高鸟、疏雨、骇浪、灵山等自然景色的描绘,将自然景色和时间、家乡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同时,诗中也表达了登临的艰难和不易以及对远方的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绝岛跨危栏,登临到此难。
夕阳高鸟过,疏雨一钟残。
骇浪摇空阔,灵山厌渺漫。
那堪更回首,乡树隔云端。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崔涂[唐](约公元887年前后在世),字礼山,善音律,尤善长笛,唐朝江南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

关键词解释

  • 灵山

    读音:líng shān

    繁体字:靈山

    英语:Lingshan

    意思:(灵山,灵山)

     1.道家指蓬莱山。
      ▶《文选•左思<吴都赋>》:“巨鳌赑屃,首冠灵山。”
      

  • 骇浪

    读音:hài làng

    繁体字:駭浪

    意思:(骇浪,骇浪)
    汹涌澎湃,令人心惊的浪涛。
      ▶汉·王粲《浮淮赋》:“凌惊波以高骛,驰骇浪而赴质。”
      ▶唐·杜甫《奉汉中王手札》诗:“已觉良宵永,何看骇浪翻。”

  • 空阔

    读音:kōng kuò

    繁体字:空闊

    英语:open; spacious

    意思:(空阔,空阔)

     1.空旷阔大。
      ▶唐·元稹《游碧涧寺》诗:“空阔长江碍铁围,高低行树倚巖扉。

  • 渺漫

    读音:miǎo màn

    繁体字:渺漫

    意思:
     1.广远;幽长。
      ▶唐·张九龄《故刑部李尚书輓歌词》之三:“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
      ▶唐·高适《东征赋》:“连山郁其漭荡,大泽平乎渺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