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张子高归延平》 梅自知春近,松应耐岁寒。

梅自知春近,松应耐岁寒。

意思:梅自己知道春天近,松应耐寒冬。

出自作者[宋]谢枋得的《送张子高归延平》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乱世中读书人、父子亲情、读书学习等主题,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孤独寂寞的情感。 首联“乱世读书少,前人教子难”,诗人以乱世为背景,表达了读书学习的困难。这里既指环境的恶劣,也指资源的稀缺,暗示了读书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同时,这也表达了前人对子女的教育之难,因为环境的变化使得教育方式也要随之改变。 颔联“青灯尝合席,红叶趱归鞍”,诗人以青灯、红叶为意象,表达了读书的艰辛和勤奋。在昏暗的灯光下,父子们一起苦读,红叶飘落,催促着他们早早归家。这一联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读书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颈联“梅自知春近,松应耐岁寒”,诗人以梅、松为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坚韧品质的赞美。这里既有对春天的期待,也有对松柏长青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尾联“楼高新月好,后夜与谁看”,诗人以楼高月新为背景,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情感。这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孤独寂寞的无奈。诗人独自一人面对新月,不禁发出“后夜谁来看”的疑问,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整首诗以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乱世中读书人的艰辛、亲情、坚韧品质和孤独寂寞的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乱世读书少,前人教子难。
青灯尝合席,红叶趱归鞍。
梅自知春近,松应耐岁寒。
楼高新月好,后夜与谁看。
作者介绍
谢枋得(1226~1289年4月25日),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信州弋阳(今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诗文豪迈奇绝,自成一家。担任六部侍郎,聪明过人,文章奇绝;学通“六经”,淹贯百家,带领义军在江东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国,作品收录在《叠山集》。他蔑视权贵,嫉恶如仇,爱国爱民,用生命和行动谱写了一曲爱国的壮丽诗篇。

关键词解释

  • 岁寒

    读音:suì hán

    繁体字:歲寒

    英语:cold season in a year

    意思:(岁寒,岁寒)

     1.一年的严寒时节。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