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松江蒪菜》 一杯淡煮宜醒酒,千里何须更下盐。

一杯淡煮宜醒酒,千里何须更下盐。

意思:一杯淡盐应该醒了酒,千里又何须再下盐。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松江蒪菜》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鲛人直下白龙潭,割得龙公滑碧髯》。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首先,诗人通过“鲛人直下白龙潭”这一句,描绘了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鲛人可能是指传说中的鲛人,他们居住在深海中,有着神秘的力量。白龙潭则可能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潭水,充满了神秘和未知。 “割得龙公滑碧髯”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潭水的清澈和深邃,同时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和影响。 “晓起相傅蕊珠阙,夜来失却水精帘”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白龙潭的美景。早晨,阳光照射在潭水上,波光粼粼,仿佛是龙公的蕊珠阙在熠熠生辉;夜晚,潭水又变得深邃幽静,仿佛失去了水精帘。这里的“蕊珠阙”和“水精帘”都是古代神话中的意象,诗人用它们来描绘白龙潭的美景,增添了诗的神秘色彩。 “一杯淡煮宜醒酒,千里何须更下盐”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淡泊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在这里,淡煮一杯清茶或淡酒,不需要过多的调料,就能让人感到满足和舒适。这种生活态度也体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最后,“可是士衡杀风景,却将膻腻比清纤”两句,可能是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间的矛盾。这里可能是在批评那些追求物质享受和奢华生活的人,把他们与自然之美相比较,认为他们过于追求物质享受而忽视了自然之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白龙潭美景的描绘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和对自然之美的矛盾情感。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鲛人直下白龙潭,割得龙公滑碧髯。
晓起相傅蕊珠阙,夜来失却水精帘。
一杯淡煮宜醒酒,千里何须更下盐。
可是士衡杀风景,却将膻腻比清纤。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醒酒

    读音:xǐng jiǔ

    繁体字:醒酒

    英语:sober up

    意思:使由醉而醒。
      ▶唐·杜甫《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诗:“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隄。”
      ▶《三国演义》第二三回:“筵

  • 一杯

    读音:yī bēi

    繁体字:一杯

    意思:
     1.指一杯的容量。
      ▶《孟子•告子上》:“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唐·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 千里

    读音:qiān lǐ

    繁体字:千裏

    英语:a thousand li; a long distance or a vast expanse

    意思: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