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露华·绀葩乍坼》 风霜峭、瑶台种时,付与仙骨。

风霜峭、瑶台种时,付与仙骨。

意思:风霜陡峭、瑶台播种,交付与仙骨。

出自作者[宋]王沂孙的《露华·绀葩乍坼》

全文创作背景

《露华·绀葩乍坼》是宋朝诗人王沂孙的作品。这首词是以咏莲为题材,寄托了词人对故国的怀念和思念之情。其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王沂孙生活在宋末元初,当时国家动荡,社会不安,词人们常常借物咏怀,表达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莲花作为一种寓意高洁、清雅的植物,自然成为了词人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 2. 词中的“绀葩乍坼”形容莲花初绽,这也暗示着词人对于故国的记忆和怀念,以及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追忆。同时,词中还借助莲花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综上所述,王沂孙的《露华·绀葩乍坼》是在国家动荡、社会不安的背景下,借助莲花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怀念和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绀葩乍坼。
笑烂漫娇红,不是春色。
换了素妆,重把青螺轻拂。
旧歌共渡烟江,却占玉奴标格。
风霜峭、瑶台种时,付与仙骨。
闲门昼掩凄恻。
似淡月梨花,重化清魄。
尚带唾痕香凝,怎忍攀摘。
嫩绿渐满溪阴,蔌蔌粉云飞出。
芳艳冷、刘郎未应认得。
作者介绍
王沂孙,生卒年不详,字圣与,又字咏道,号碧山,又号中仙,因家住玉笥山,故又号玉笥山人,南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大约生活在1230年至1291年之间,曾任庆元路(路治今宁波鄞州)学正。

王沂孙工词,风格接近周邦彦,含蓄深婉,如《花犯·苔梅》之类。其清峭处,又颇似姜夔,张炎说他“琢语峭拔,有(姜)白石意度”。尤以咏物为工,如《齐天乐·蝉》、《水龙吟·白莲》等,皆善于体会物象以寄托感慨。其词章法缜密,在宋末格律派词人中是一位有显著艺术个性的词家,与周密、张炎、蒋捷并称“宋末词坛四大家”。

词集《碧山乐府》,一称《花外集》,收词60余首。主要词作有《天香·龙涎香》、《齐天乐·蝉》、《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眉妩·新月》、《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等

关键词解释

  • 瑶台

    读音:yáo tái

    繁体字:瑤檯

    英语:a tower-like building ornamented with gems

    解释:美玉砌成的华丽楼台,传说为神仙所居住客醉瑶台。

  • 付与

    读音:fù yǔ

    繁体字:付與

    英语:pay; give

    近义词: 给予、予以、授予、赋予、给与

    反义词: 接受

    详细释义:<

  • 风霜

    读音:fēng shuāng

    繁体字:風霜

    英语:hardships of a journey or of one\'s life

    意思:(风霜,风霜)

     1.风和霜。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