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七月二十四日食荔枝》 绛衣仙子过中元,别叶空枝去不还。

绛衣仙子过中元,别叶空枝去不还。

意思:绛衣仙子经过中元,另外叶空枝去不回。

出自作者[宋]蔡襄的《七月二十四日食荔枝》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描绘中元节(鬼节)时,绛衣仙子经过枯枝烂叶,离开不再回来的场景。作者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仙子的深深思念,并希望再次见到她带来的丰硕果实,以安慰自己的衰弱容颜。 首句“绛衣仙子过中元”是对绛衣仙子在中元节的描绘,仙子是传说中的神祇,绛衣则是形容她的华美服装。此句表达了仙子在鬼节的到来时,降临人间的情景。 “别叶空枝去不还”描绘了仙子离去的场景,她离开时没有带走一片叶子,留下一个空枝,象征着离别的伤感和失落。 “应是天人知忆念”表达了作者对仙子的深深思念,他相信仙子一定是因为他的思念和回忆,才再次出现在人间。 “再生朱实慰衰颜”则描绘了仙子带来的果实,希望这些果实能再生,以安慰作者衰弱的容颜。这表达了作者对仙子的感激和敬仰,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绛衣仙子在中元节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仙子的深深思念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诗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绛衣仙子过中元,别叶空枝去不还。
应是天人知忆念,再生朱实慰衰颜。
作者介绍 蔡襄简介
蔡襄(1012年3月7日—1067年9月27日),字君谟,汉族,北宋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湖蕉溪(今福建省仙游县枫亭镇九社青泽亭)人。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茶学家。

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登进士第,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三司使、端明殿学士等职,出任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治平四年(1067年),蔡襄逝世。累赠少师,谥号“忠惠”。

蔡襄为官正直,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就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万安桥(洛阳桥);就任福州知府时,去处民间巫蛊的危害;在建州就任福建路转运使(省长)时,倡植福州市至漳州府七百里驿道松;在园林艺术上,君谟主持制作武夷茶“小龙团”。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而《荔枝谱》则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蔡襄工于书法,诗文清妙,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为“宋四家”之一。有《蔡忠惠公全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中元

    读音:zhōng yuán

    繁体字:中元

    意思:I

     1.指农历七月十五日。旧时道观于此日作斋醮,僧寺作盂兰盆会,民俗亦有祭祀亡故亲人等活动。
       ▶唐·韩鄂《岁华纪丽•中元》:“道门宝盖,献在中元。释氏兰

  • 仙子

    读音:xiān zǐ

    繁体字:仙子

    英语:faerie

    意思:
     1.仙人。常用以借称道士。
      ▶唐·孟浩然《游精思观题观主山房》诗:“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寻。”
      ▶唐·皎然

  • 绛衣

    读音:jiàng yī

    繁体字:絳衣

    意思:(绛衣,绛衣)
    深红色衣服。古代军服常用绛色。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成帝·绥和二年八月庚申,郑通里男子王褒衣绛衣小冠,带剑入北司马门殿东门。”
      ▶北齐

  • 过中

    读音:guò zhōng

    繁体字:過中

    意思:(过中,过中)

     1.过了中年。
      ▶《楚辞•九辩》:“时亹亹而过中兮,淹蹇留而无成。”
      ▶王逸注:“年已过半。”
     
     2.过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