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壬子夏偶成》 更尝万事不为少,恍悟一身犹是多。

更尝万事不为少,恍悟一身犹是多。

意思:再加之万事不成少,恍然大悟一身仍然是多。

出自作者[宋]李曾伯的《壬子夏偶成》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和时间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 首联“心已灰如鬓已皤,迫人桑荫疾於梭”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诗人形容自己的心已经像灰烬一样冷落,鬓发已经变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衰老。而“桑荫疾於梭”则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紧迫和人生的短暂。 颔联“更尝万事不为少,恍悟一身犹是多”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诗人经历了许多事情,感到自己的人生已经不算少了,但同时也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珍贵。 颈联“田里乞身斯可矣,功名到手竟如何”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诗人认为,如果能够回到乡下过着简单的生活就已经很好了,但是功名利禄得到了又能怎么样呢?这表明诗人已经看淡了功名利禄,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尾联“公余幸喜边烽静,且对樽前浩浩歌”则表达了诗人在公余时间的心情。诗人感到欣慰的是边境的战火已经平息,可以安心地举杯畅饮,高歌一曲。这表明诗人已经从繁忙的公务中解脱出来,享受生活的乐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和时间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传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心已灰如鬓已皤,迫人桑荫疾於梭。
更尝万事不为少,恍悟一身犹是多。
田里乞身斯可矣,功名到手竟如何。
公余幸喜边烽静,且对樽前浩浩歌。

关键词解释

  • 恍悟

    读音:huǎng wù

    繁体字:恍悟

    意思:勐然省悟。
      ▶《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秋公听说,心下恍悟道:‘恁般说,莫不这位小娘子是神仙下降?’”清·昭槤《啸亭杂录•谢芗泉之疏阔》:“法笑曰:‘君于某日曾假余着之,今

  • 万事

    读音:wàn shì

    繁体字:萬事

    短语:事事

    英语:everything

    意思:(万事,万事)
    一切事。
      ▶《墨子•贵义》:“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 一身

    读音:yī shēn

    繁体字:一身

    短语:只身 孤家寡人 单枪匹马 独身 顾影自怜 伶仃 孤独 孤 离群索居 形单影只 孤寂 孤零零 光杆儿

    英语:(n) the entire body

  • 更尝

    引用解释

    亲身经历,实际体验。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赵屼归觐钱塘遂赴永嘉》:“宦游无远近,民事要更尝。” 宋 陆游 《感旧》诗:“万事固难轻忖度,百年犹有未更尝。”自注:“《齐民要术》曰:智如 禹 汤 ,不如更尝。” 宋 叶适 《进故事》:“后之君臣,或有所更尝,有所容受,不必尽合,遂称治世,然其去古人则已远矣。”

  • 不为

    读音:bù wéi

    繁体字:不為

    意思:(不为,不为)
    I

     1.不做;不干。
       ▶《诗•卫风•淇奥》:“善戏嚯矣,不为虐兮。”
       ▶《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