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席上听琴》 高堂流月明,万籁不到耳。

高堂流月明,万籁不到耳。

意思:高堂流月,万籁不到而已。

出自作者[唐]殷尧藩的《席上听琴》

全文赏析

这首诗《高堂流月明,万籁不到耳。一听清心魂,飞絮春纷起》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夜高堂之上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首句“高堂流月明”描绘了月光洒满高堂之上的景象,月光如水,明亮而澄澈。这句诗通过视觉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清幽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万籁不到耳”则表达了诗人对周围声音的隔绝感。这句诗通过听觉的描写,强调了高堂之上万籁俱寂的氛围。这种寂静不仅让诗人感到宁静,也让他仿佛与世界隔绝,远离尘世的喧嚣。 “一听清心魂”是诗中的精彩之处,它通过听觉和心理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与清明。这句诗中的“一听”表示诗人完全沉浸在清幽的声音之中,而“清心魂”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最后一句“飞絮春纷起”通过视觉和联想的描写,进一步描绘了高堂之上的宁静氛围。这句诗中的“飞絮春纷起”既描绘了轻盈的柳絮在春日中飞舞的景象,又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转、春去秋来的感慨。这句诗将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高堂之上月明、万籁俱寂的宁静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高堂流月明,万籁不到耳。
一听清心魂,飞絮春纷起。
作者介绍 马一浮简介
殷尧藩(780年—855年),浙江嘉兴人。唐代诗人。唐元和九年(814年)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关键词解释

  • 月明

    读音:yuè míng

    繁体字:月明

    意思:
     1.月光明朗。
      ▶唐·白居易《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袁士元《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

  • 万籁

    读音:wàn lài

    繁体字:萬籟

    英语:all sounds

    意思:(万籁,万籁)
    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南朝·齐·谢朓《答王世子》诗:“苍云暗九重,北风吹万籁。”<

  • 高堂

    读音:gāo táng

    繁体字:高堂

    英语:big hall; main hall; one\'s parents

    意思:
     1.高大的厅堂,大堂。
      ▶《楚辞•招魂》:“高堂邃宇,槛层

  • 到耳

    读音:dào ěr

    繁体字:到耳

    意思:逆耳。
      ▶汉·扬雄《太玄•事》:“到耳顺止,逆闻顺行也。”
      ▶司马光集注:“到与倒同……能纳忠补过不失正顺者也。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