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栖岩寺》 千寻尽处暮云碧,万籁息时霜月明。

千寻尽处暮云碧,万籁息时霜月明。

意思:千寻尽处暮云碧,万籁休息时霜月明。

出自作者[宋]薛嗣昌的《栖岩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自然画卷,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繁琐的厌倦,以及对幽隐生活的向往。 首联“出郭自然尘事少,携家况作栖岩行”中,诗人走出了城市的喧嚣,携家带口,向着岩石和山林进发,去寻找内心的宁静。这一联凸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切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的淡漠。 颔联“千寻尽处暮云碧,万籁息时霜月明”进一步描绘了自然之景。诗人抬头望去,只见高耸入云的山峰在暮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碧绿,而万籁俱寂的夜晚,霜月皎洁,照亮了整个世界。这一联以壮丽的自然景色,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颈联“林外扶疏竹影碎,岭头依约松风声”则将视线转向了近处的竹林和松岭。竹林扶疏,碎影斑驳,松风阵阵,岭头依稀可闻。这一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细节之美,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珍视。 尾联“他年若此卜幽隐,兴来更遂登临清”中,诗人表达了他对未来生活的设想。他希望有一天能在这里过上幽隐的生活,兴致来时,便登上高处,欣赏清美的自然景色。这一联既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理想化追求,也表现了他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幽隐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出郭自然尘事少,携家况作栖岩行。
千寻尽处暮云碧,万籁息时霜月明。
林外扶疏竹影碎,岭头依约松风声。
他年若此卜幽隐,兴来更遂登临清。

关键词解释

  • 月明

    读音:yuè míng

    繁体字:月明

    意思:
     1.月光明朗。
      ▶唐·白居易《崔十八新池》诗:“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元·袁士元《和嵊县梁公辅夏夜泛东湖》:“小桥夜静人横笛,古渡月明僧唤舟。”<

  • 万籁

    读音:wàn lài

    繁体字:萬籟

    英语:all sounds

    意思:(万籁,万籁)
    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
      ▶南朝·齐·谢朓《答王世子》诗:“苍云暗九重,北风吹万籁。”<

  • 千寻

    读音:qiān xún

    繁体字:千尋

    意思:(千寻,千寻)
    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晋·左思《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
      ▶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索沉江底,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