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代文宣王答》 吾今尚自披蓑笠,你等何须读典坟。

吾今尚自披蓑笠,你等何须读典坟。

意思:我现在还从披着蓑衣斗笠,你为什么要读典籍等。

出自作者[唐]罗隐的《代文宣王答》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三教之中儒最尊,止戈为武武尊文。吾今尚自披蓑笠,你等何须读典坟。释氏宝楼侵碧汉,道家宫殿拂青云。若教颜闵英灵在,终不羞他李老君。》是一首对儒释道三教进行赞扬和对比的诗。 首联“三教之中儒最尊,止戈为武武尊文”表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强调的是和平、和谐的社会秩序的建立。而“武”在这里并非指单纯的战争,而是指通过“武”来达到“止戈”,即停止战争,实现和平的目的。这一思想体现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颔联“吾今尚自披蓑笠,你等何须读典坟”表达了诗人自己仍然保持着农夫的生活方式,不追求奢华富贵的生活,而你们这些读书人,应该追求的是真正的学问,而不是追求表面的虚荣。 颈联“释氏宝楼侵碧汉,道家宫殿拂青云。若教颜闵英灵在,终不羞他李老君”则是对佛教和道教的赞美。佛教的寺庙高耸入云,道教的宫殿高耸在青云之上,如果那些古代的贤人还在世的话,他们也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像李老君那样成为道教的领袖而感到羞耻。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和道教的尊重和敬仰。 全诗通过对比不同的生活方式、追求和信仰,表达了诗人对儒释道三教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真正的学问和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教之中儒最尊,止戈为武武尊文。
吾今尚自披蓑笠,你等何须读典坟。
释氏宝楼侵碧汉,道家宫殿拂青云。
若教颜闵英灵在,终不羞他李老君。
作者介绍 罗隐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关键词解释

  • 蓑笠

    读音:suō lì

    繁体字:蓑笠

    英语:straw or palm-bark rain hat

    意思:(参见簑笠)
    蓑衣与笠帽。
      ▶《仪礼•既夕礼》:“道车载朝服,蒿车载蓑笠。”

  • 何须

    读音:hé xū

    繁体字:何須

    英语:what is the need

    意思:(何须,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唐·封演《封氏

  • 尚自

    读音:shàng zì

    繁体字:尚自

    意思:犹自;尚且。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弟子尚自如斯。”
      ▶《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别三娘太原投事》:“没事尚自生事,把人寻不是。”
      ▶《水浒传》第

  • 披蓑

    读音:pī suō

    繁体字:披蓑

    意思:
     1.着蓑衣。
      ▶五代·崔道融《田上》诗:“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宋·范成大《有怀石湖旧隐》诗:“冷云着地塘蒲晚,谁为披蓑暖钓矶。”
     

  • 典坟

    读音:diǎn fén

    繁体字:典墳

    英语:books

    意思:(典坟,典坟)
    亦作“典贲”。
     三坟五典的省称。指各种古代文籍。
      ▶《淮南子•齐俗训》:“衣足以覆形,从典坟,虚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