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八月十五日二十日两至南山饮潇洒亭》 稍遂物外性,屡写酣中篇。

稍遂物外性,屡写酣中篇。

意思:逐渐就物外性,经常写在中篇。

出自作者[宋]方回的《八月十五日二十日两至南山饮潇洒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悠悠桐江水,寓庐十二年》是一首对桐江寓庐生活的回忆和感慨的诗。诗中通过对桐江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在桐庐寓庐十二年的生活的怀念和感慨。 首联“悠悠桐江水,寓庐十二年”,诗人以桐江水为引子,将读者引入了诗的主题。悠悠的桐江水,象征着诗人在这十二年的生活,充满了悠然自得的气息。寓庐,是诗人居住的地方,也是他生活的重要载体。 颔联“重来六日内,两日登南山”,诗人再次回到寓庐,只用了六天的时间,而在这两天的停留中,他登上了南山。这一联描绘了诗人在离开寓庐后的短暂回归,也暗示了他在离开后的深深思念。 颈联“南山有何好,高阁西北偏”,诗人对南山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觉得南山高阁西北偏的地方非常美丽。这一联描绘了南山的高阁和周围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南山美景的欣赏和赞美。 尾联“故侯复齐民,鬒发成华颠”,诗人感叹自己已经从故侯变成了普通的百姓,头发也变成了华发。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在离开寓庐后的生活变迁和岁月流逝的感慨。 全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通过对桐江水的描绘和对南山高阁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在桐庐寓庐十二年的生活的怀念和感慨。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活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悠悠桐江水,寓庐十二年。
重来六日内,两日登南山。
南山有何好,高阁西北偏。
隔江三千家,一抹烟霭间。
阁槛一巨松,挺出众木前。
野性所酷爱,老藤相纠缠。
亦如我与僧,相对谈幽禅。
稍遂物外性,屡写酣中篇。
故侯复齐民,鬒发成华颠。
念当舍此去,焉得长周旋。

关键词解释

  • 中篇

    读音:zhōng piān

    繁体字:中篇

    意思:
     1.未读完全篇。
      ▶《后汉书•刘陶传》:“臣尝诵《诗》,至于鸿鴈于野之劳,哀勤百堵之事,每喟尔长怀,中篇而叹。”
     
     2.分篇的书籍或文章中居中

  • 物外

    读音:wù wài

    繁体字:物外

    英语:beyond the region of objective existence; transcendental

    意思:世外。谓超脱于尘世之外。
      ▶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