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蛟食人骨如山,公无渡河当早还。
意思:饥饿蛟龙吃人骨如山,你不能渡过黄河应当尽早返回。
出自作者[明]詹同的《公无渡河·江上春来风雨恶》
全文创作背景
《公无渡河·江上春来风雨恶》是明朝诗人詹同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源于一个古老的乐府题材——《公无渡河》。乐府诗《公无渡河》最早见于东汉蔡邕的《琴操》,讲述的是一个疯狂的男子不顾河水深急,执意渡河,最终丧生的故事。古诗以短促的节奏、紧张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这个悲剧性的事件,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无奈。
詹同在创作此诗时,借鉴了古乐府的主题和形式,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他通过描绘江上风雨交加的恶劣环境,进一步突显了主人公面临的困境和命运的无情,使诗歌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和思考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