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五到洞霄兼似冲妙》 多谢名山不厌人,五来此地着闲身。

多谢名山不厌人,五来此地着闲身。

意思:多谢名山不满足人,五来此地着闲身。

出自作者[宋]施枢的《五到洞霄兼似冲妙》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首联“多谢名山不厌人,五来此地着闲身。”诗人表达了对名山的感激之情,因为名山接纳了他,让他在这里找到了一个闲适的生活。这里的“名山”可以理解为自然的美景,也可以理解为生活的美好。而“五来此地着闲身”则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喜爱和留恋。 颔联“泉声带雨驱烦暑,空翠萦风绝点尘。”诗人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他用“带雨”和“驱烦暑”来形容泉声,表达了泉声的清凉和驱散暑热的效果;而“空翠萦风绝点尘”则描绘了山间的空灵和洁净,让人感受到山间的清新和宁静。 颈联“金鼎火能知应候,玉壶花自占长春。”诗人用金鼎和玉壶来比喻季节的变化和花的生命力,表达了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永恒。这里的“金鼎火”和“玉壶花”都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尾联“何时许证三生约,乞借烟霞与卜邻。”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与自然亲近,与山川为伴的愿望。这里的“三生约”可以理解为对生活的承诺和追求,“乞借烟霞与卜邻”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亲近。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充满了诗意和哲理,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多谢名山不厌人,五来此地着闲身。
泉声带雨驱烦暑,空翠萦风绝点尘。
金鼎火能知应候,玉壶花自占长春。
何时许证三生约,乞借烟霞与卜邻。

关键词解释

  • 名山

    读音:míng shān

    繁体字:名山

    英语:famous mountain; well-known mountain

    意思:
     1.着名的大山。古多指五岳。
      ▶《礼记•礼器》:“是故

  • 不厌

    读音:bù yàn

    繁体字:不厭

    英语:not mind doing sth

    意思:(不厌,不厌)
    I

     1.不嫌;不加以排斥。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

  • 此地

    读音:cǐ dì

    繁体字:此地

    意思:这里,这个地方。
      ▶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诗:“此地别燕丹,壮士髮冲冠。”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我初到此地,并不曾认得一个人。”
      ▶洪深《抗战十

  • 多谢

    读音:duō xiè

    繁体字:多謝

    英语:Thanks.

    意思:(多谢,多谢)

     1.殷勤问候。
      ▶晋·陶潜《赠羊长史》诗:“路若经商山,为我少踌躇,多谢绮与甪,精爽今何如?

  • 地着

    读音:dì zhe

    繁体字:地著

    意思:(地着,地着)
    谓定居于一地。
      ▶《汉书•食货志上》:“理民之道,地着为本。”
      ▶颜师古注:“地着,谓安土也。”
      ▶唐·独孤及《谢加司封郎中赐紫金鱼袋

  • 闲身

    读音:xián shēn

    繁体字:閑身

    意思:(闲身,闲身)
    亦作“闲身”。
     古代指没有官职的身躯。
      ▶唐·牟融《题道院壁》诗:“若使凡缘终可脱,也应从此度闲身。”
      ▶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