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劝农》 粗识斯民意,何须教缿筒。

粗识斯民意,何须教缿筒。

意思:初步认识人民意,为什么需要教育缿筒。

出自作者[宋]虞俦的《劝农》

全文赏析

这首诗《郊原春已半,沟洫水先通》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通过对郊原、沟洫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首句“郊原春已半,沟洫水先通”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大地已经过半的春色,沟洫中的水也开始流动。这两句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欣喜之情。 “劝相宁文具,归耕亦兴浓”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在春天的田野上,诗人劝告人们不要过于关注细节,而应该享受自然的恩赐,回归田园生活也变得兴趣浓厚。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一犁新雨后,小队乱山中”描绘了春雨后的田野景象,犁地后的田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小队在山中穿梭,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这两句诗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生机和田园生活的乐趣。 最后两句“粗识斯民意,何须教缿筒”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关心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诗人认为只要能够理解百姓的心意,就不需要强制推行教化。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对百姓的关心,体现了诗人的仁爱之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对田园生活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郊原春已半,沟洫水先通。
劝相宁文具,归耕亦兴浓。
一犁新雨后,小队乱山中。
粗识斯民意,何须教缿筒。

关键词解释

  • 何须

    读音:hé xū

    繁体字:何須

    英语:what is the need

    意思:(何须,何须)
    犹何必,何用。
      ▶三国·魏·曹植《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唐·封演《封氏

  • 民意

    读音:mín yì

    繁体字:民意

    短语:公意 下情

    英语:public opinion

    意思:民众的意愿。
      ▶《庄子•说剑》:“中和民意以安四乡。”
      ▶

  • 粗识

    读音:cū shí

    繁体字:粗識

    意思:
    略知。
      ●唐贾公彦《序周礼废兴》:“谓二郑者,同宗之大儒,明理于典籍,粗识皇祖大经《周官》之义。”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今乡里晚学,粗识迳涂,便谓朋辈

  • 斯民

    读音:sī mín

    繁体字:斯民

    意思:指老百姓。
      ▶《孟子•万章上》:“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
      ▶《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斯民之良也。”
      ▶晋·陆机《答贾长渊》诗:“乃眷三哲,俾乂斯

  • 缿筒

    读音:xiàng tǒng

    繁体字:缿筒

    意思:见“缿筩”。

    〖参见“缿筩”〗

    解释:1.见\"缿筩\"。

    造句:暂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